水母网4月7日讯 4月6日,建设银行莱山支行与山东工商学院322名在校大学生签署了《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并发放了助学贷款136万元。
由于此前我市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了162万元的违约金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所以,此次建行发放的助学贷款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更标志着我市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的又一次破冰启航。
4696万元温暖学子心
4月6日,山东工商学院信息电子与工程学院的李萍萍同学终于可以安心的坐在教室里上课了,因为就在当天,她获得了建设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4200元。来自安徽省阜阳市农村的李萍萍告诉记者:“为了我的学费,家人东跑西借,真是操碎了心。现在有了助学贷款,我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像李萍萍同学一样亲身感受到国家助学贷款给自己求学之路带来便利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末,我市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560万元,惠及10863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加上此次建设银行发放的136万元,我市各金融机构已经向市内各大高校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696万元,共有11185名大学生切实体验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甘甜”。
市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科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每个学生平均可以获得国家助学贷款4200元,这笔贷款有力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银校合作风险共担
据了解,目前助学贷款已经按照“风险分担”的原则建立起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起了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这笔资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
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的救助作用,鲁东大学于2005年底尝试在学生中间建立诚信档案,对建档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习诚信、经济诚信、择业诚信、纪律诚信四方面的评价,同时按照得分情况,将学生的诚信分成四个等级,只有达到A级的学生,才具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资格。此举在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逃单”迷局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因为它将更多的风险解决在了“萌芽状态”。
信用记录相伴终生
4月6日,山东工商学院300多名学子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恪守诚信,自强自立,严守合约,按期还贷;勤学笃行,奋发有为,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学生梅蓓告诉记者:“在我求学最艰难的时候,银行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永远都不会忘掉这笔贷款对我的帮助,在毕业后,我会选择尽快归还贷款。”
中国建设银行烟台分行行长滕赶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记录将是在校大学生跨入社会之前的首笔信用记录,随着个人征信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学生的首笔信用记录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这也是以后银行审核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参考内容。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大学生会模范履约,银行也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强银校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育人功能,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本报记者高春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