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四探摩尼殿 使这一生动典范永载建筑史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城中有一座摩尼殿,与我国古建泰斗梁思成先生有一段非比寻常的情缘。
1933年4月,时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来到正定,他对隆兴寺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四面各出一歇山式抱厦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
梁先生第二次考察摩尼殿,是在当年的11月,他携夫人林徽因女士一同详细地校正了旧时图物,并做了细致测量。 在以后的著述和教学中,梁先生将摩尼殿作为实物中罕见珍例,列入《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使这一生动典范永载建筑史。
1952年,出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教授,专门利用暑假来到正定,历时一个多月,绘制摩尼殿整个建筑结构。他不顾酷暑,早出晚归,图形绘了几大本。人们说,梁教授你可真下得辛苦啊!梁先生却指着大殿斗拱说:“我这辛苦算得了什么,绘制祖先的神妙结构也算一种幸福。绘制下来,保存下来,为后人,为保存国宝出一份力,也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一份荣耀啊!”梁先生第四次探访摩尼殿是在1963年,此时,作为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总设计师的他已是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高。
于摩尼殿的建筑年代,历史文献均无记载,梁先生根据建筑形制反复深思后提出,摩尼殿可能建于宋仁宗年间1050年左右。梁先生当时的判断与其后大修时发现的多处墨书题记正相吻合——摩尼殿始建于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即公元1052年。
战中著书:除了筹钱就是研究
抗战后期,作为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庆,已是拥有130万人口的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走着毫不起眼的建筑大师梁思成。
离重庆300多公里的李庄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西迁的最后落脚地。
梁思成经常到重庆去,去的主要目的是为营造学社筹点资金,以供简单花销。营造学社是个私立机构,没有经费来源,只有靠求援维持。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总部是一座简单的平房农舍。
到了李庄以后生活更困难了,但是梁思成夫妇在李庄完成了很重要的研究任务。梁思成著名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完成的。1943年春天,梁氏夫妇忽然提出来一个充满希望和创造力的计划。林徽因写信给费正清说:“思成有一个想法,把一些关于中国建筑的图版做成黑白片子,加上中英文的说明,在完成以后送到你那里做成缩微胶片寄到美国去出版或者找到出版的资助……”
写一本《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夙愿。他们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归国后先后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从1931年开始,他们一同赴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对古建筑做野外调查和实测。卢沟桥事变后,他们迅即离开北平,经过长沙、昆明,最后随中国营造学社迁到长江上游的偏僻小镇李庄。
林徽因吃“铁牛肉” 梁思成花瓶托下巴坚持画图
那时候林徽因身体不好,营养不良,梁思成经常买老牛肉煮肉汤,这是林徽因唯一的营养补品。林徽因喝的牛肉汤往往是被熬了许多次以后的水汁,而此时汤里的牛肉,被煮得铁牙也啃不动了。西迁路上的艰辛摧毁了林徽因的健康,她常常因为太虚弱而无法走出卧室。梁从诫回忆说:“几个月的工夫,母亲就失掉了她那一向焕发美丽的面容。”
天气开始转凉,空中飘来秋野的稻谷香味。梁思成年轻时被车祸造成的背部老伤,此刻在李庄复发了。他的脊椎灰质硬化,没有弹性,长期低头画图,脖子也支撑不住,最后他用了一个花瓶托着自己的下巴,就这样继续画图。
小镇宁静的秋夜,响起打字机的声音。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梁思成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他有一台1928年的打字机,但是在后方,买不到打字机的色带,色带没有了,打不出颜色来了,梁思成就跟他的助手两个人用中国墨加上煤油,自己试制色带的墨汁,然后涂上去。
病中的林徽因时时用她诗人加建筑师特有的生花妙笔对书稿作补充修改和润色。她仿佛又回到了原野,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
以德报怨 一言救下日本古建筑
1944年夏天,一排竹筏又把梁思成从李庄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这次他不是躲难,更不是逃生,而是受盟军司令部邀请而来。当时,盟军准备轰炸敌占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
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被轰炸,日本最重要的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梁从诫一次在日本讲台上说:“我父亲做出这个建议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人直接死在抗日前线。”台下的日本听众听了梁从诫的陈述,鸦雀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