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电金发碧眼、瘦削而高挺的鼻子、高挑又不失丰满的身材、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俄罗斯人瓦列里娅现就职于黑龙江大学,任外籍教师。采访中,34岁的瓦列里娅用她略带生硬的汉语说:“我很热爱中国文化,也非常喜欢这个古老的国度。 ”
最期待的事:退休后到珠海养老
在中国生活的4年里,瓦列里娅全家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夏天,去斯大林公园溜旱冰;冬天,去滑雪和滑冰;课余,去俱乐部健身;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或是到卡拉OK一展歌喉;在学校放寒、暑假的时候,全家人还会去全国各地旅游,远到海南、深圳、珠海、厦门、广州,近到虎林、牡丹江、五大连池……在这些城市当中,瓦列里娅最喜欢的就是珠海,她和丈夫决定,等到了退休的那一天,一定要到珠海买房子养老。
最热爱的城市:中国哈尔滨
瓦列里娅从小出生在德国,后来在俄罗斯赤塔长大,精通俄语、汉语、德语和英语。瓦列里娅说自己有中国情结,她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大学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习了4年的中文,并且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有了初步的了解。由于丈夫是俄罗斯对外贸易公司驻中国的经理,在哈尔滨工作。2002年夏天,瓦列里娅带着6岁的儿子和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也来到了哈尔滨。
对于哈尔滨,瓦列里娅已经并不陌生了。在俄罗斯的时候,兼职做导游的她经常带旅游团来哈,虽然只是一名过客,但有许多地方还是让她念念不忘,例如太阳岛、松花江畔和兆麟公园……而这一次来哈,是和家人在这里定居,意义就更非同寻常了。
最聪明的人:中国大学生
来哈定居的第二年春天,瓦列里娅就到黑龙江大学担任了外籍教师,在俄语系教授俄语和英语。瓦列里娅每周有十五节课,年轻的她很快便和学生们熟悉并做了朋友,偶尔还会参加他们的聚会。
一提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瓦列里娅兴致勃勃地说:“有一年夏天,学生们邀请我们全家去太阳岛游玩。一整天,我们都是用俄语交流、对话,我丈夫看了非常吃惊,因为我教他们也只不过才8个月,那些学生对俄语从一窍不通到能应对自如,仅仅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我丈夫认为这真是不可思议,简直是个奇迹。他说,中国的学生真是太了不起、太聪明了。”
最有趣的事:中国名字的由来
说来有趣,瓦列里娅的中国名字还是医院的护士给取的呢。一次她生病去医院看病,挂号的时候,护士问她叫什么名字?瓦列里娅快速地回答后,护士没有听清,便疑惑地问:王丽丽?瓦列里娅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就回答说是。直到今天,她还对这个中文名字很得意,用她的话说:一是“王”这个姓在中国是很大众的;二是人们一听到“丽丽”,就会想到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也一直这样叫下去。
最头痛的事:儿子的上学问题
虽然在哈尔滨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最让瓦列里娅感到头痛、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
原来,今年本应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来哈尔滨后只读了半年书就停学了。原因是儿子的汉语一般,上课有时跟不上进度,而瓦列里娅又不想让他丢了母语———俄语,所以在儿子课余时间,就为他补习俄语还有英语。现在,有中国家教为儿子上课,他的汉语进步很快,但其余的课程和中国同年级的孩子还是略有差距。所以,儿子的上学问题一直是他们夫妇最头痛的事。
最爱吃的食物:饺子和锅包肉
初到哈尔滨时,瓦列里娅很不习惯,毕竟远在异国他乡,毕竟风土人情不同。不过时间长了,瓦列里娅也入乡随俗了。虽然全家人大多数时间都吃家乡菜,但每逢周末,瓦列里娅也会和丈夫、孩子一起到饭店吃中国菜。她很孩子气地说:“中国菜有许多好吃的,像饺子、锅包肉和地三鲜,都是我爱吃的菜,如果时间长了不吃,我还会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