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广州的四野44军132师的官兵们,壮歌前行浴血奋战。对于那些逝者,我们将怎样缅怀?
本报记者 钟珮璐 通讯员 何宜章
连日来,许多参加过解放广州的老战士和市民纷纷给记者来电来函或发来电子邮件,热切关注本报关于解放广州的云台山之战的报道,缅怀那段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及当年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同时,不少市民也希望了解这支解放大军如何从天津长驱近万华里打到广州?他们中有些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此,记者多方了解,将有关情况逐一道来。
一路水果挂枝头 万人过路手不伸
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的官兵,大多数是来自北方的翻身农民。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一些干部战士萌生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想法。此时,党中央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战士们振奋了彻底革命的精神。1949年4月21日,132师干部战士1.2万多人,作为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其中有十多万民工)中的一部分,如滚滚洪流从天津咸水沽挥师南下。
部队途经湖北、江西一带时,一路上梨子、柿子和柚子挂满枝头,虽然疲惫的队伍有时供给不上,但一万多战士无一人触动这些诱人的果实。
394团八连到达湖北浠水地区,炊事班到池塘边洗菜,北方兵以为塘里的鱼是野生的(当时北方没有在池塘养鱼的习惯),时任连指导员的李逸带头下塘抓鱼,想改善连队伙食。正遇营长走过来,不但被臭骂一顿,还被责令将活鱼倒回池塘,而且由营长和教导员带着李逸,提着鱼,到养鱼的老百姓家中赔礼道歉,并给予赔偿。
132师直属队司务长到一位老百姓家买盐,推开门却不见有人,他便随手在这户人家的盐罐里舀了一碗。领导知道后,将司务长严厉批评一顿。
原132师司令部会计李志强还说起一段亲身经历,当时部队使用的是解放区流通券,但南方的老百姓不认识,为便于路上购物,部队让一些干部、党员每人带上30至50个光洋,用布袋装起来缠在腰间,一路使用。
急速行军脚起泡 水土不服病魔袭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兵深有体会地说,不怕打仗,怕的是长途行军。从天津至广州近万华里,一身戎装的战士们每天背着步枪、子弹、手榴弹、干粮袋等重约25公斤的东西,一边打仗一边行军。李逸告诉我们,最难忘的是1949年五六月间,部队进入大别山至江西一段,正遇梅雨季节,脚步不停的战士们没有雨衣,也没有衣服可换,军衣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更令人心焦的是,许多战士的双脚都打了双泡(泡外有泡),而且水泡变成了血泡、脓泡,雨中的千军万马将行军路踩踏成了泥浆池,被磨穿了的脓泡被灌进鞋中的泥沙浸泡,钻心疼痛;撑到晚上休息时,剪下马尾穿在针上挑血泡、放血水,次日又继续赶路,这样的行军持续了近两个月。
部队里的小女兵陶淑文当年只有14岁,是最小的宣传队员。提起当年她说,行军路上的许多艰辛大家都挺住了,但最苦的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抵抗力急剧下降,加上没有蚊帐,被山野间的蚊虫叮咬,疟疾和痢疾在部队里流行起来,有的连队发病率高达80%,有的战友走着走着,倒在路旁就再也没有起来……
走到江西吉安,部队休整后,9月9日开始向广东进发。
留下感人墓志铭 告别无言的战友
在连续的艰苦行军中,那些比人更耐劳的战马也成群出现伤病,最普遍的就是驮炮的马背上的皮肉被磨烂,露出根根肋骨并发生感染。炮兵们只好告别这些“无言的战友”,卸下大炮,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有一天,部队为避开白天的炎热而于凌晨行军,天亮时已走了30多里路,司号员吹起了休息号。大家刚坐下,就听见大路上传来有如大部队奔跑的声音,侦查连长命令立即架起机枪,战士们都提高了警惕。可是一会儿就看清了,原来跑来了一群被各部队遗弃的马匹,这些零零散散的病马,在路上又集结成群,一起艰难地追赶部队。熟悉的军号声令它们竭尽最后一点力气,但就在它们追上主人后,却一匹匹倒在地上,再也站立不起来了。
山岗上的战马之墓,有战士在土堆的木牌上写着这样的墓志铭:这是一匹南下有功的战马,家乡解放前,它跟我一同给地主扛活,受尽了剥削之苦,家乡解放后,党把它分配给我,它又随同我身披红花,参加人民的军队。它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受过上级的奖励,在此次大军南下途中病故……
逝者长眠,在祖国南方温热的土地上。年复一年,树绿草枯,他们的英魂和不死的精神永远留存在后人的心间。我们将怎样缅怀他们?我们又将怎样继承他们?本报将持续关注,也请各位读者继续来电来函发来短信,一抒高见。 图:132师指战员在南下解放全中国的行军途中(由132师老战士提供)
(夏天/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