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全国上百万专业技术人员同赴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笔者的一位同事在投资一两百元、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后还是弃考了,另一位同事更是几年前就放弃评职称了。虽然他们两人在业务上曾获奖颇多,但外语考试成了他们追求职称理想道路上跨不过去的槛。
据媒体报道,这一天,和他们有一样遭遇的人还有不少。职称外语考试再次引起各方质疑——这样的“一刀切”模式究竟能考出什么来?
专业水平?事与愿违,这正是目前职称外语考试最遭人诟病的地方。一位网友说:“我考了4年,考不过啊!可是,我取得过部和省的多项工程奖!好笑的是:我不是工程师!”网友的留言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考试无法真实衡量申报职称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并不成正比。
外语水平?职称外语考试本质是外语考试,既然无法衡量专业水平,提高应考者的外语水平总该可以吧?不过,这个说法也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对外语水平好的人来说,这样的考试是多余的,就如一位参加了今年考试的考生所说:“今天发现A级的试题难度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而且还可以查字典……这样的考试真是劳民伤财!”而对外语水平差的人来说,一次考试并不能从此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但为了应付这次考试,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而且考完立即束之高阁,一样的“劳民伤财”。
既然以上答案都不太正确,难道职称外语考试考的就是一个纯粹的“试”?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不难解释以下种种怪现象——考生拿着英语习题背中文翻译,“枪手”、作弊频现,“考试经济”风生水起。在此情况下,难怪会有这些无奈的镜头——一些老技术员戴着老花镜背起ABC;不愿折腰的,就被一纸证书拒于职称评定大门之外。
我国从1986年开始将职称评定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1999年开始采用全国统考方式。这几年来,从现场办理到网上办理手续,从核发合格证书到只发成绩单,职称外语考试的形式不断改进。令人不解的是,“一刀切”模式自政策出台之日起就备受质疑,为什么却沿用至今,乃至怨声载道甚至被斥为“赚钱的工具”?作为目前我国参考人数最多的考试项目之一,职称外语考试为什么不能改进考试模式,因应不同岗位和专业,制定更科学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