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 2005年赴巴西参加“遵义市农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归来的湄潭县委书记田刚在谈到这段培训经历时感慨到: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在巴西的发展和繁荣,对遵义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湄潭县要围绕全市建设百万亩茶园的远景目标做大规模、提升品质、形成品牌。 像田刚一样,经过外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学以致用并增强了工作驾驭能力的事例不胜枚举。“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2003年9月,省委组织部根据中央和中组部有关精神,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自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以来,遵义市委坚持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纳入“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推进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速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原则选调培训对象,干部大规模培训促进了干部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大教育、大培训、大提高”格局已形成
早在1998年,遵义市红花岗区委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作出了每年由区财政拿出200万元进行上规模、上档次的干部培训的决定。由此,该区相当一部分干部纷纷走出国门,走进中央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和复旦大学深造学习。那时,在各式各样的议论声中,已经外出培训两期让100多名学员尝到甜头的红花岗区,不仅为广大干部注入了兴奋剂,令广大干部心潮澎湃,工作热情高涨,区委大胆的举措也正在全省产生着较大影响。之后,遵义市委组织部在认真调研、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各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近千元,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分层次、重实效的培训。到2002年,全市共完成各级各类培训60批1762人次,包括上级调训36批196人次,自主培训24批1566人次。培训地级干部16人,县级401人,科局级1117人,一般干部、专业技术干部169人,企业管理人员59人。在外派到北京市宣武区、房山区,省外院校学习培训的同时,市委还从中科院、国防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地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理论界人士来遵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干部500余人。此外,各县、区(市)自主培训达155批15516人,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22场11000余人次。其中在上海市委党校、西南农业大学、深圳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18所院校和云南、海南、山东等12个省市脱产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就达33批2376人。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后,遵义市委确定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目标。即从2003年下半年起,利用5年时间将全市党政干部普遍培训一遍。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计划每年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235名左右,科级领导干部1930名左右。两年多来,市委组织部根据“科学设定、考用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了有关工作方案和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了干部在职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大教育、大培训、大提高”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并收到了明显成效。首先是严格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在培训管理上,要求所有列入培训计划的干部必须按时参加培训,对无特殊情况借故不参加培训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补训;对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考;对部分因特殊原因长期未参加培训的干部实行点名调训,从而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调训难”问题。其次是完善干部继续教育制度。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等形式,制定与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相对应的理论素质、文化水平、业务知识的规范和标准,激励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不断适应新形势和岗位职责的新要求。经市委组织部与省委党校协商,于2004年、2005年举办了第一、二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过组织推荐和个人报名,全市近300名符合条件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报考,录取了140多名。通过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培训,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市干部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为切实培养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文化层次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进行了有益尝试。三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每年均不定期对县级后备干部和拟提拔的考察对象进行考试,以检查他们综合知识掌握程度。对考试不合格者不列为后备干部或暂缓提拔使用。同时,对各级党校主体班学员的学习情况派专人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记入本人培训档案。四是实行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学用制度。市委把干部“述学”、“评学”、“考学”情况作为对干部年终考核、任期考核以及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始终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办事,党委常委会讨论用干部时,对未经培训的干部,一般不予任用。已任用的,要求必须在一年内补足三个月以上的培训。五是建立培训档案制度。由学员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将个人的学习情况、培训考试考核成绩、鉴定等填入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干部培训登记证书》,每年底由组织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审核验证,同时在市委组织部实行微机管理,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和选拔任用的基础材料。六是强化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将各县、区(市)和有关单位年度培训工作情况纳入本地本部门年终党建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效地激发了各地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到目前,遵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上从“分散培训、多头培训”向“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转变;教育培训对象上从抓重点对象培训为主,向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的干部全员培训转变;教育培训内容上从通用型知识培训,向能力型知识培训转变;教育培训渠道上从主要依靠主渠道,向依托主渠道面向国内外充分挖掘教育培训资源转变;教育培训方式上从偏重课堂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转变。
多种模式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
2005年11月,遵义市赴美进行“公共管理”培训的县(区、市)党政领导培训班全体学员在向组织递交的考察报告中写道:“考察归来,我们深感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执政新理念无比正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无比正确,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比正确。只要我们善于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善于汲取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就能逐步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2003年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2005年赴巴西培训的遵义市委副秘书长胡凤海在谈到培训经历时感慨到:通过在上海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巴西考察学习,我才真正体味到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遵义市民宗局副局长王玉琴于2004年被中央三部委抽调到天津市河北区挂区长助理,河北区工作条件艰苦,干部工资待遇很差令她始料未及,但河北区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仪表形象、时间观念、办事效益却让她至今难忘。从上海市委党校组工班培训回来的遵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龚光林说,登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感受到上海的高度;乘坐全球唯一商用的磁悬浮列车,领略到上海的速度;听了上海市委党校教授的授课,则感受到上海的深度。龚光林坦言,外出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拓展了思维眼光。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党委书记李明先在经过省委党校乡镇书记班学习后,她的收获不仅仅是开阔了视野,而且提高了自己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说与外出学习之前相比,感到工作轻松多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规模培训干部,为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遵义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为落脚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各有侧重的教育培训新模式,创新了各具特色的培训新途径、新方法。构建干部出国培训新模式,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开放型、复合型、高素质的行政领导和各类管理人才,提高干部队伍特别是中青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顺应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化的要求。遵义市分6期组织了87名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自主举办的美国“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城市建设及管理”,法国“人力资源开发”,巴西“农业经济发展”和新西兰“教师培训管理者”等培训班。同时,选派480名领导干部、企业经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经贸考察团、招商引资团。探求干部异地培训新途径,是拓展教育空间的需要。市委认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走出去让干部亲身感受经济发达地区的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才能真正突破旧观念的桎梏,实现观念更新、工作创新。通过积极协调,精心准备,2003年以来,遵义市、县两级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北京政法干部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山东农干院、上海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大连市委党校等院校为培训基地,举办了外经外贸、工商管理、政法、人力资源开发、党校师资、农业综合开发、城市建设及管理等班次83期,共培训干部3426人次。摸索干部教育培训新方法,从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入手,依托各类专题培训班开展专项培训,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在专题选择上求“实”,2003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业结构调整、市县财源建设、招商引资业务、外宣业务、农产品市场化、公共管理等23个专题班次,及时帮助培训对象指点迷津,开阔思路,有效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培训手段上求“活”,坚持“三个结合”: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得天独厚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多媒体,把常规课堂教学与电化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理论灌输与解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渠道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培训内容精心选择参观考察地点,把课堂教学与外出参观考察结合起来。
“三线并举”、“实战练兵”延伸培训工作链条
“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养成了办公不离纸和笔、时间观念不强等‘毛病’。自去年来到市委组织部挂职学习后,不仅适应了办公自动化,还感受到了市直机关讲学习、讲政治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快了工作节奏,大大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效益。”从红花岗区南关镇党委副书记岗位到市委组织部“上挂”的李荣恒这样说。而被“下派”到汇川区高桥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遵义市委宣传部干部科科长雷洪告诉记者,通过下派锻炼,加深了自己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认识,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的工作环境里,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党性锻炼。据了解,遵义市积极运用“上挂”、“下派”、“外挂”三种挂职形式和实践锻炼形式培训干部,坚持“三线并举”、“实战练兵”延伸干部教育培训链条,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上挂”,就是选派经济建设强县(镇、街)优秀乡科级干部到市级部门挂职锻炼一年,加强基层与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基层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全局的把握,开阔视野,增长才干。2005年,已选送30名镇(街)优秀乡科级干部到市级有关部门“上挂”学习。“下派”,就是每年从市级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后备干部到镇(街)和条件艰苦的地方挂职锻炼一年,磨练意志,提高党性修养,丰富基层工作经验。2003年以来,已下派3批共53名市级部门后备干部和优秀科级干部到镇(街)挂职作党委副书记或镇长(主任)助理。同时,通过组建党建扶贫工作队等形式,派出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乡镇帮助工作。这些同志为乡镇(街)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信息,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进一步融洽了市级部门与基层的关系,使市级机关作风有了大大的改进,实现机关、基层双赢。“外挂”,就是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外挂”工程,每年选派3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挂职时间三个月,学习先进地区创新进取的思维观念、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灵活务实的工作方法,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2003年以来,已选派了9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北京市房山区、宣武区,大连、青岛、海口、武汉、天津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实践练兵”,就是选派县(区、市)和市直单位的县级后备干部到市信访局锻炼。自2004年7月起,市委组织部每期选派4人,锻炼时间3个月。至今已选派7期28人,其中6人已提拔走上县级领导干部岗位。选派到市信访局锻炼的同志共同的感慨是,这种“实战练兵”方式使他们经历了党性锻炼,提高了学习运用把握政策的能力,增强了对群众的感情,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工作虽苦,但磨炼了意志,学到了“真经”。 作者:王胜旺冯俊涛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