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4月10日专电(记者王力)《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但下相城的具体方位在哪儿,因缺少实物印证而始终扑朔迷离。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宿迁市文管办、宿迁市宿城区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发现了下相城遗址。
考古人员从去年8月起在宿迁开发区及其周边约6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了普探、密探以及试掘,探出两处基建工程范围内存在文化堆积。堆积以北高南低、北厚南薄的趋势分布,厚0.3米-2米,埋藏深度平均在7米以下,7米以上多为黄河泛滥形成的淤积层。两处工程范围内均探出一部分城墙和壕沟遗迹,城墙为土筑,顶部宽约10米。壕沟在城墙外约20米处,宽50米、最深处距地表11.3米。
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片及板瓦、筒瓦残片,经鉴定,这些陶片及瓦片年代均在秦汉时期。
通过考古勘探及发掘,考古人员最终确定城址为长方形,南、北城墙长505米,东、西城墙长433米,城址面积218665平方米。城墙保存不是太好,西北角部分已基本被洪水冲垮。
主持考古的南京博物院专家林留根表示,与文献相印证,此处城址应是下相城遗址。此次钻探不仅确定了下相城的具体位置,更对下相城的大小、城墙结构等有了明确的认识。
据了解,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下相县也是楚霸王项羽的出生之地,历两汉、三国至北齐而废,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综合各种史料,下相县治所应在今宿迁市宿城镇古城村内(现宿迁市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