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区市党委领导班子换届的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悄然进行。最近,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对省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提出了新的要求。
省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在地方各级党委换届工作中位置特殊。 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省是我国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直属中央政府管理;按照现行党章规定,省级党委是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中直属中央的最高一级的地方党组织。由省级党委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所决定,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因而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宋福范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意义重大。这是由省级层次的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这个层次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做得怎么样,从近期看决定着一个大的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从长远看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省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中央要求,这次换届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干部。
在全国省、市、县、乡党委的换届工作中,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做扎实了,对于市、县、乡的党委换届工作必将发挥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实现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
从中央提出地方党委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以来,省级党委领导班子职数配备一直是热点话题。《瞭望新闻周刊》获悉,目前已有河北、安徽、福建、宁夏、海南等省区党委副书记职数减少到三人,“一正三副”的模式逐步形成。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省区的正副书记格局完全一致。可以说,“一正三副”模式为省级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中央强调,通过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进一步减少和避免党政分工重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
此次省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宋福范教授认为,总的目的就是要使换届后新产生的领导班子在以后的领导工作中便于协调、提高效率、减少内耗。
有关调查显示,就全国范围来看,省级领导班子职数过多。一些地方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加起来40人左右。领导职数明显偏多导致分工过细、职责交叉和重叠,工作协调难度大,会议多,文件多,请示报告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职数多,到下级和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就多,下级和基层迎来送往的负担必然加大,也不利于减少应酬、转变干部作风。同时,由于领导职数多,分工过细,管得过于具体,也直接影响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
显而易见,领导机关职数和编制偏多,容易导致领导工作中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衙门作风,大大增加了执政成本。省级领导职数偏多还导致上行下效,使省级以下地方各级党政机构普遍存在着官多为患、人浮于事的问题。有的省直部门,处级以上干部竟占一半以上。
减少副书记的职数的探索,有利于保证常委会行使它作为决策机构的职能。近年来,省级党委副书记的职数偏多,在常委会中几乎过半,以致书记办公会提交给常委会的工作议题,很容易在常委会上成为决策。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书记办公会实际上取代常委会的现象,不符合现行《党章》的有关规定。
如何运用科学的考核体系
实绩作为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是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要把各级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党和国家事业急需和相宜的岗位上,做到人岗相适、各得其所;要从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中识别干部,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按中央要求,要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此次党委换届人选考察中去。通过改进干部考察和评价方法,准确地衡量和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和能力水平。
从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干部考察工作的实际和社会较为关注的情况看,要特别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心理素质等方面情况的考察。
宋福范教授说,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干部工作的基本导向,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新的历史时期,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如何衡量实绩、谁来认定实绩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党委换届工作运用这样的体系也成为必然。
在省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考察干部实绩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在考核干部实绩的内容时,必须在评价标准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一是考察干部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运用经济指标考察干部时,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和人文指标、环境指标;三是在考核干部实绩的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四是在考核干部实绩的内容上,应根据工作任务、工作条件的不同,有所侧重。
在考核干部实绩的过程中,改进考核办法。工作实绩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因为虚假政绩、虚假数字骗得了上级,骗不了群众。
坚持看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信号。因此,必须坚持看政绩用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轮省区市党委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将借鉴近年来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准确把握干部的德才标准。在综合考核评价主要环节的重点问题上,将切实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在对干部政治品德进行严格考察的基础上,尤其注意考察干部勤政廉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如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增强整体功能
中央要求,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
此前中共中央批准的《2004-200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要以增强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班子合力为目标,不能为结构而结构;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领导班子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不能在具体政策规定上强求一律;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必须及时对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宋福范教授分析,按此标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应将提高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作为重点。首先要在省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增加熟悉工业经济、金融、法律、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知识层次人才,解决能力结构的缺陷。其次是适当增加省级政府班子成员在省级党委常委中的比例,党政班子成员适当交流换岗和交叉任职,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对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规定,要实事求是,宏观把握,区别对待,有一定的灵活性。
增强省级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除了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外,配强党政一把手非常重要。一把手在省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班子能力建设乃至一个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其他成员所不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对其能力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要根据中央对高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省级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的具体标准,使其具备中央所要求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增强其把方向、统全局、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同时,要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要按照省级党委领导班子岗位能级要求定岗位,规范党政领导班子事权,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高效进行。要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既要强调一把手负总责,又要更多地赋予班子其他成员相应的权力,形成工作合力。
在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中,要建立决策制度。要建立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和有限决策报告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方案,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要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参与决策的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对决策的正确与否分别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责任和一般领导责任,以增强领导干部的决策风险意识。
完成省区市党委换届后,还要按照中央要求,通盘考虑党委换届与下一步省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等方面的人事安排,按照领导班子的不同职能和特点,切实把省级领导班子配好配强。(黄海霞)(来源:瞭望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