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采访时,李建频刚好出差。李老伯拿出儿子的结婚证给记者看。谈起孝顺儿子,李老夫妇乐得合不拢嘴。
他这样感动了父母……
把“孝敬公婆”作为择偶标准;
舍弃新居搬回旧屋,只为住在父亲身边,随时抢救父亲;
怕母亲有突发意外情况,在医院停车场里窝在汽车里过夜;
从湖南到广州,不论工作多忙,一直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
出差在外,每到一处,第一个电话肯定是打给父母报平安。
文/记者 任珊珊 图/记者 骆昌威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住在白云区某小区的李寿全老伯患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症26年,却一直享受着儿子李建频无微不至的呵护。为了婚后更好地照顾患病的父母,儿子当年还把“孝敬公婆”作为择偶的重要标准。昨天,李寿全老伯背着儿女向本报写来一封“举报”信,12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45岁的儿子的孝行,字里行间也倾诉着父亲对儿子的感动和感谢。
“他(老伴)现在每天心情很好,精神十足,过得比皇帝还舒服,因为儿女都很孝顺!”———李建频的母亲
75岁的李寿全老伯是湖南衡阳人,如今和70岁的老伴随一双儿女移居广州。昨天下午,头戴棒球帽、身穿格子衬衫、牛仔裤的李老伯,精神矍铄地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让人不禁心生疑问:难倒这就是那位沉疴缠身26年的“老病号”?“他现在每天心情很好,精神十足,过得比皇帝还舒服。除了有我照顾的功劳外,就是因为儿女都很孝顺!”老伴在一旁笑着解释。
“我非常庆幸,有一对孝顺的儿女,尤其是儿子!”提起儿子,李老伯眉眼里透着笑,话也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在父亲眼里,儿子性格内向、沉稳,事业有成,但最让父母为之自豪的优点却是他的孝顺。
“久病床前也有孝子,就是因为有他(儿子)这根精神支柱,我们才有治病的信心和决心。”———李建频的父母
26年前,李老伯被查出有心脏病,随后开始了漫长的治病历程。他每年都要住院,少则十来天,多则几个月。李老伯说,他还在老家的时候,儿子在当地负责管理一家染发剂厂,工作很忙,但只要听说老父病倒,无论多忙,都会优先照顾父亲,不但每日送中晚餐,晚上还到医院陪床。“我怕影响他的工作,让他不要天天来看,但他就是不肯。”李老伯说,“我儿子一直坚持了26年,从来没有讲过半句怨言,真的是难能可贵!”说到这里,老伯的脸庞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有一次,李老伯晚上突发心脏病。当时已结婚生子的儿子住在离父母家两公里远的新居。接到母亲的电话,他立即赶到父母身边,把父亲送进医院,整夜守在父亲身旁,所幸李老伯最后转危为安。事后,儿子突然坚决地提出要搬家,舍弃宽敞舒适的新居,和父母比邻而居。事后父母才知道,儿子担心父亲心脏病发作后抢救不及时,所以要和父母住得更近。如今儿子的事业转到广州,又把父母带来,同住一个屋檐下。
1999年,李老伯的老伴也患上了心脏病。当时二老在湖南住院。在广州工作的女儿特意赶回老家陪护。当母亲病情一度转重时,一天晚上,妹妹突然发现哥哥在医院楼下停车场的汽车里睡觉。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不放心老母亲的病情,怕万一晚上出什么紧急情况,妹妹处理不了又找不到人帮忙,于是每天悄悄地在医院停车场过夜,随叫随到。
提起这件往事,父母唏嘘不已:“这是‘久病床前也有孝子’!就是因为有他这根精神支柱,我们才有治病的信心和决心。”
民间常常形容儿子结婚是“有了媳妇忘了娘”,而李老伯的儿子找对象,把孝敬父母作为重要标准。李老伯说,起初自己和老伴并不知道儿子择偶的“特别要求”。儿媳过门一年后,有一次闲聊,他担心自己的病情让儿媳妇受累,儿媳妇不经意间吐露了实情。
原来,儿子早在结婚前就已跟女友“约法三章”,要求过门后必须孝敬生病的公婆,否则就不能成婚。他还在丈母娘一家面前郑重地表示,家中病父需要媳妇细心照顾。“现在看来,我儿媳的确做到了他们的约定,我们家和谐、温馨!”
“如果他有一块钱,肯定会把八毛给父母。”———李建频的父母
在老父亲的眼里,儿子很多平平常常的举动蕴藏着对父母的深沉之爱,“如果他有一块钱,肯定会把八毛给父母。”
儿子结婚之初,一家人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一套40平方米的旧房里。12年前,儿媳单位集资盖房,分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装修之后,夫妻俩决定把新房让给老人住。儿子认为老人辛苦一辈子了,应该享受一下,老人坚决推辞了好久,此事才作罢。但三年后,儿子精挑细选,在衡阳依山傍水的地方买下一套新房,让父母住了进去。
因工作的缘故,李建频经常到外地出差。“他每到一地,第一个电话肯定是打给父母的,甚至在路上也会打个电话,告诉我们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回家。”这一举动每每让父母甜到心底。
移居广州前,有一次李老伯夫妇来广州探望女儿,这期间老家被盗。儿子从当地打电话告诉妹妹要对老人保密。等到老人回家,发现新换了保险门,还责问儿子:“好好的换什么铁门?有钱也不能这样浪费!”儿子不吱声。后来,二老才从邻居口里听说事情的真相。邻居还羡慕地说:“我问你儿子干吗不告诉你们,他说‘爸妈身体不好,不愉快的事还是不要告诉他们,免得受惊吓,也影响他们在广州的心情’。你儿子这么体贴入微,真是难得!”
“钱再多,也买不来真情!不管钱多钱少,关键是孩子们存着这份心意,这是做父母最幸福的事情!”———李建频的父母
李老伯说,祖上曾有孝子为母亲守丧三年才肯出外做官。儿子小时候听过这个故事,自己也成了孝子。在哥哥的影响下,小他7岁的妹妹也对父母呵护备至。李老伯的老伴笑眯眯地说,到女儿身边生活后,女儿细心地买来金首饰帮母亲“扮靓”,动员父母出外旅游散心。老人笑称,现在自己都不敢跟女儿提什么好吃好玩的,“只要我一说,转眼工夫,她和哥哥肯定买回来。”
“钱再多,也买不来真情!不管钱多钱少,关键是孩子们存着这份心意,这是做父母最幸福的事情!”
孝子心声
报亲恩不图赞扬只求对得起良心
昨天晚上,记者联络上了在外地出差的李建频。听说父亲向本报“举报”他的孝行,他显得有些吃惊,随即表示“孝敬父母是做人应尽的义务”。
“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还谈什么对社会、对他人负起责任?”李建频说,“我不需要父母的感谢,也不需要社会的表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记者手记
行孝,不关乎能力,只关乎真心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会羡慕李建频的父母衣食无忧、晚年幸福。同时,也会有很多人由此感慨:“儿女事业有成,父母才能跟着享福。”的确,没有钱,很难支持李建频的孝行。然而,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的真心。正因为有心,尽管工作很忙,李建频却总能抽出时间守护在父母床前。
记得“孝道”大讨论之初,一个争论的话题是“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钱还是陪伴?”不少人叫屈,有的说自己忙,不得已用钱来补偿父母;有的说,自己没钱,所以无法尽心赡养老人。看看我们的周围,太多人有能力却没存这份真心;或者拿“没能力”做挡箭牌,连真心都省了。
说到底,“孝”字考验的是“能力”和“真心”。行孝,不关乎能力,不关乎贫富,只关乎儿女的真心。(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