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加长、细化职业定位增加应聘成功率
晚报讯马不停蹄地邀各类公司前来招聘、组织失业和下岗青年就近应聘……记者日前获悉,在经历了不少“冷场”遭遇后,全市街道系统首家周末劳务市场正式更名月末劳动市场。
天目西路街道劳动管理科负责人说,周末劳务市场的雏形,源于现在的周末大型招聘专场,但由于此类大型招聘会对应聘者的文化层次、从业经历有着较高的门槛限制,很难满足街道下岗失业人员的需求,因此便萌发了由街道搭台、百姓唱戏的想法。
劳务市场开张后,每周五就成了街道固定的“劳务市场招聘日”。但作为应聘主体的35岁以下的“啃老族”青年,却对此响应不大。“刚开始来我们这里招聘的企业层次不一而足,两级分化情况也比较明显。”街道劳动管理科负责人表示,“这些‘啃老’青年在就业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少岗位甚至在经历了几周被挑挑拣拣后,仍然没有遇到合适的‘归宿’。”
针对这一尴尬状况,街道及时调整了劳务市场的运作方式。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周末劳务市场正式更名月末劳务市场,街道还专门针对35岁以下“啃老”青年、4050人员等群体,“量身定制”分别开设了不同的劳务市场。而一旦有创业需求的,只要在月末劳务市场中提出需求,街道劳动管理科即可以开通快速受理通道,帮助这些人员办理创业事宜。从冷清到热闹,现在,不少周边地区和外区的失业求职人员也纷纷看准了这块“宝地”,天目西路月末劳务市场已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
记者近日从天目西路街道劳动管理科获悉,2005年至2006年3月份以来,街道已搭台举行了22场劳务市场招聘会,参加应聘的失业协保人员有1602人次、应聘成功人数达17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