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浪平马帮在运输途中何运斌摄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田林县浪平乡采访,最令人惊喜的不是那桃红李白的景致,而是掩映在鲜花丛中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17年前就从事马帮运输的江洞村甘洞子屯马帮“帮主”向庭光,指着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用6头骡子从外省‘驮’回来的。”
重操旧业的浪平马帮
浪平地处大石山区,人多地少,生产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出路到底在哪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方电网开始架设天生桥至广州50万伏超高压电路,需要大量马匹将建输电铁塔的各种材料运到一座座山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素有赶马帮传统的浪平人眼前一亮:我们可以重操旧业了。他们立即派人下山,与工程建设单位洽谈,并签订运输协议。于是,天广线架到哪里,浪平马帮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几年后,“浪平马帮”以能吃苦、讲信誉而闻名区内外,一张张“马帮运输订单”纷至沓来。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送变电公司,多次邀请他们为架设超高压线路运输材料。2000年以来,浪平马帮的活儿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在一些省市区的移动通讯机站、旅游景区景点的工程建设中,浪平马帮成为运输的主力军。
从事马帮运输,关键是要提高马匹的适应能力和耐力。原先,浪平马帮的马大部分是本地品种,个子较小,负重能力较低,有的一到外省就水土不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9年开始,赶马帮的浪平人每年都到相邻的贵州省望谟、册亨等县买回骡仔饲养,养到4岁后开始试鞍调教,在本地“实习”期满后,便加入到马帮行列。这些骡子负重能力强,每匹可驮二、三百斤货物。当地群众形象地比喻:“过去我们‘开’的是‘解放牌汽车’,如今全都换成了‘东风牌’。”一些颇有经济头脑的群众看到饲养骡子的经济效益,纷纷在村里饲养起骡子来。浪平村姚家屯村民姚敦乐,是该乡最有名的“骡头”:10年前,他开始批量饲养骡子,现在已发展到上百匹。如今,他不再到外地赶马帮了,而是在家中专做出租骡子的营生,每年收入十分可观。
近年来,随着运输业务的不断拓展,浪平马帮也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3月初,全乡共有500多人、30多支马帮近千头骡子在区内外搞运输。目前,该乡已初步形成了运输工具保障(骡子的饲养和培训)——能人组建马帮——按订单外出运输的马帮运输产业链。“浪平马帮”,已成为广西劳务经济中一个独特的品牌。
今日自豪的浪平马帮人
“我们村的马帮还上过广东和浙江的电视呢。”当了10多年马帮“帮主”的向庭光,十分自豪地说。“山间铃响马帮来”,长年风餐露宿、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尝遍了酸甜苦辣的浪平马帮,每到一处都引起轰动,成为当地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
据了解,浪平马帮都是由各个自然村自行组建,一般每个村建一支马帮,大的村有两支,每支马帮有20至22匹骡子。每支马帮选出一名见多识广、有一定组织和社交能力的人担任“帮主”。正常情况下,每年每匹骡子的运输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以一人赶两匹骡子计,扣除各种成本后,骡子的主人每年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该乡党委书记谭保忠十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在近年各村新建的楼房中,房主有一半以上是从事马帮运输的。2005年,浪平马帮运输收入400万元左右,从事马帮运输的户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从事马帮运输的农民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全乡的劳务输出。目前,全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力到县内土山区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或从事养殖业等,全乡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在采访时,正巧遇见该乡弄坝村下赖屯一支回乡“休整”的马帮正乘一辆大货车前往福建。车子启动时,22匹硕壮的骡子不约而同地仰天发出“唷——哦、唷——哦”的叫唤声。这声声长嘶,似是骡儿对家乡的眷恋,更像是它们和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