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合肥,一记重锤把全城的违法建设砸了个稀烂,出名了。
许多媒体把合肥大拆违称之为铲除城市积弊的“铁腕之举”、“破冰之举”、“经典之举”。一家主流报纸这样评价:大拆违向国人展示了合肥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形象,产生了良好的“窗口”作用和“品牌”效应。
“拆违”成为城市品牌,新鲜。然而合肥确确实实从摧枯拉朽的大拆违中得到了实惠。
人们从中明白这样的道理:违法建设,是用建设的方式搞破坏;依法拆违,是用“破坏”的方式搞建设!
领导重视,难事不难
从去年7月4日开始,截至今年3月1日,合肥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073.8万平方米,而全市违法建筑的面积共1700万平方米。到今年7月底,合肥将把所有的违建全部拆掉。
17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使我们采访的记者惊叹不已,这相当于马鞍山现有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强。如此大的拆违力度,令人不可思议地在一年之中彻底解决,这个让多少城市管理者色变的大难事,居然在合肥“势如破竹”,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诀窍?
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要铲除违法建设的多年积弊,没有敢于决策的胆略,没有承担压力、承担风险的能力,那是不可想像的。这一届合肥市委主要领导下决心做这件事,非常了不起。总之一句话,只要领导重视,啥难事也不难。王爱华说,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上任两个月就到规划局来了四次,我感觉是他在推着我们跑,或者说是我们跟在他后面跑。拆违,没有无私无畏、无牵无挂的领导,肯定不行。
合肥拆违,市委市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识高度统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决心这么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措施坚决果断。去年7月4日,孙金龙在合肥市查处违法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一番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拆除违法建设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狠下决心,迎难而上。党和人民给我们权力,就是让我们干事的,不干事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换句话讲,如果想回避责任,可以有成百上千条理由,但想干事,一条就够了,那就是‘负责任’。”孙金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合肥大拆违的总导演、总指挥。
正是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把拆违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全市上下才形成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众志成城,举市而为的局面。
铁锤,先砸自己
有人做过调查,大凡拥有违法建筑的人有三种:一种是有权势的人,另一种是有关系的人,最后一种才是普通民众。其实,不少城市年年都在搞拆违,可拆来拆去,也就拆几间实在没有门路的平头百姓的房子,结果是百姓不服,工作难做。合肥拆违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自拆。铁锤,先朝自己砸!
去年7月12日,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大办公厅带头自拆了各自的500多平方米门面房,在全市上下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市40多个市直单位完成了全部拆除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拆违尽份力”,有的带头自拆自家违法建设,有的主动做亲属的工作,有的花钱请人来拆,为群众带了好头。蜀山区老党员周克凤,主动说服家人,自拆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的380平方米违法建筑;卫楼社区党员朱守春自拆了樊洼路两侧1800多平方米门面房;庐阳区四河社区居委会书记杨德忠主动拆除自家600平方米的违建厂房;大杨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张正霞耐心做好家庭成员工作,拆除了200平方米的五金商店……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自拆,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合肥市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看到了这次拆违确实是“来真的了”。许多拥有违法建筑的市民由最初的怀疑观望,甚至不理解、不支持,变为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和支持,使这次拆违整治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据统计,在已拆除的1073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中,自拆、助拆占到了98.5%以上,强拆硬搬的现象只占极少数。
合肥的居民们看见这阵势,无不心中暗喜。大拆违,有戏!(马鞍山日报: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