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一个遥远陌生又欠发达的国度,带回的是中老人民的友谊,留下的是中国青年的风采。自200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交流计划老挝项目实施以来,已有5批54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开展志愿者服务。 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们义无反顾。
四月中旬,第五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的15名队员就将离开生活工作半年之久的老挝,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与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们团聚。
前不久,由上海团市委副书记李跃旗带队的上海青年代表团一行前往老挝看望慰问志愿者。短短一周的时间,通过与老挝团中央交流、倾听志愿者感想、实地探访每个志愿者的工作生活环境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第五批赴老志愿服务队的实际工作生活情况。期间,我们还受到中国驻老挝大使刘永兴的亲切接见,刘大使对海外志愿者工作的高度肯定和独到见解也让我们深受鼓舞。
(本报记者蔡玲玲)
生活:女孩笑谈就着红蚂蚁吃饭
看到来万象机场接机的队长杨国威,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瘦了瘦了,人都小一圈了。”杨国威不好意思地笑笑,老挝天气热、饮食习惯和上海不同,消耗大摄入少。半年工作的辛苦就被轻描淡写过去了。
当车子停在位于湄公河畔的志愿者驻地(传说中,它在万象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上海的淮海路),我们不禁愣了一愣。在街对面刚刚装修一新的网吧的反衬下,更显得这幢白色三层小楼的破旧和简陋。踏上仄逼昏暗的木楼梯,我们进入了志愿者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当占据一墙之大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书写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大标语,与昏暗的白炽灯泡、放在床上的写字板、女孩子房间里简陋的衣橱一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不觉让人鼻子发酸眼眶发热。国旗和标语是前几批志愿者留下的,大家都很小心爱护,远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柱。
“这里的环境已经比想象中好多了。”志愿者们由衷地说。队长杨国威告诉记者,比起市区的生活条件,三名在距市区70公里的万象省工作的志愿者生活条件更艰苦,在那里没有电视没有报纸,精神生活匮乏,每周在驻地与工作地间往返一次。“在万象省,多的是动物和蚁虫,壁虎蜥蜴等随处见,范志伟穿鞋时发现鞋里趴着一只蛤蟆,周怡谐上厕所旁边蹲着一只青蛙。晚上吃饭,碗里多的是小虫子,从蚂蚁到蚊子,一碗饭就是一个昆虫动物园,最厉害是当地的红蚂蚁,吃进去还能咬着舌头。开始我们还耐心地把它们挑出来,一段时间习惯后也就甘之若饴了。”这批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李潇懿用她的风趣把大家逗乐了,在来老挝之前,她是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的舞蹈教师。在大都市里这样年纪的女孩正是最青春恣意的时候,可再来看眼前这个不过二十刚出头的娇小女孩,皮肤被晒得黝黑,已经很难把她与一个受父母宠爱呵护的上海娇娇女联系起来了。
然而生活的清苦,更让这群年轻人在共患难中建立了亲人一般的感情。“小懿是年纪最小的女孩,她就喜欢叫我哥。常常一不留神就把我们的脏衣服偷偷拿出去洗了,也不做声,等洗完晾干你若还没发现,就再偷偷放回原处。”同在万象省工作的周怡谐在自己的一篇博客中这样写道。潇懿在万象省工作的技术学校教中文,每天上班要步行40分钟,为了保证路途安全,范志伟和周怡谐轮流接送她上下班,五个月来没间断。而李东、杨冰、姚金涛等很多队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万象省生活几天,为照顾生病的同事,为其顶课,帮他们买菜烧饭,为他们带去队员的问候。
工作:散打教练上阵陪练实现突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代表团一行抓紧时间,分别前往各志愿者工作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因为想亲眼目睹志愿者工作的现场情况,我们再三要求不用各单位领导的接待。可出人意料的是,每当志愿者所在单位的领导得知上海青年代表团要前往考察工作后,都表现出十分的热情,坚持要接待我们。
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李东、吴欢两位医生服务的老挝109医院,那天下着老挝旱季罕见的瓢泼大雨。身穿军队制服的医院负责人在会议室里向团市委副书记李跃旗同志表示了再三的感谢,甚至因误会了志愿者马上要和代表团一起回国而异常紧张,负责人表示要在两位医生回国前为他们进行老挝的最高待遇———祈福仪式,并且明确表示非常希望能接受下一批的志愿者到109医院服务。末了还坚持要我们吃掉面前的水果,否则不“放行”。
面对如此热情的院方代表,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当从未接受过中国志愿者的109医院的负责人听说有两位中国志愿者要来服务的时候,还表示“试着用用看,如果不好就不要了”。
记者了解到,李东和吴欢两位医生因为老挝方面的原因工作一直没有妥善安排,是在去年12月8日才正式到服务医院报到的。“当时觉得总算可以大干一番有所作为了。”李东是上海安亭医院的外科医生,在队里年龄仅次于老大哥林振敢,他告别家人满怀热情自发报名前往老挝从事医疗志愿服务,没想到来到109医院才发现那里硬件落后,缺乏规范操作体系,施行手术风险非常大。在那里,李东从本来的“外科一把刀”转型为全科医生。每天,在外科查房结束后他就去内科查房,医院里有一台B超仪,几乎无人会用,李东就亲自为病人做B超。两周内诊断出两名被拖延了半年之久的肝癌患者。甚至妇产科也请他做手术,一个月内做了两次卵巢手术和剖宫产手术。
另一名医生吴欢是曙光医院的中医。中医在老挝很受欢迎,至今,他已为1500人次的当地患者进行治疗,开设了四次专业讲座,利用业余时间维修医院废弃的中医仪器,并教会同事使用闲置的心电图机。当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时,十多名病人正安静地躺在床上接受针灸治疗,墙上,贴着吴欢自己撰写并请老挝大学生翻译成老文的“常见意外处理手册”,方便同事学习。吴欢告诉记者医院的针灸太旧了几乎不能用,他从国内自己带去的已经用完,现在使用的是拜托同事从国内寄过去的。
除了两名医生,志愿者中还有四名体育教练、两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七名教师。上海大学的何颖强在国家乒协做教练,运动员大多是在校生,每天训练都要等到他们下课后,训练馆是一个位于郊区的废弃仓库,路况也差。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协助训练的乒乓球队在老挝全运会上取得了一金三银两铜的优异成绩;上海师范大学的姚金涛在老挝国家散打队协助训练,适逢散打队备战12月份的东南亚运动会,姚金涛规定队员每天从早上5:30开始,一天三练,改变散打队原本随意的训练方式。原本只是天天打沙袋的队员缺乏实战训练,为此,姚金涛还不时经常上阵,陪队员进行实战演练,以至体重一下掉了近十斤。在队员前往参赛前夕,因为经费原因不能陪同前往的姚金涛拿出从祖国带来的中国结送给队员,辛勤的工作最终结出硕果,散打队在东南亚运动会上一举夺取银牌。在老挝的体育史上,一共才取得过两块东南亚运动会金牌;上海体院的林振敢协助老挝泳协训练国家游泳队和后备队。上海体育运动学校的刘培颖在老挝杂技团训练体操队员,而且还帮助他们编排演出节目。四位体育教练的出色工作赢得了老挝服务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去年12月四位体育教练应邀考察了老挝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来自云南的两位农业志愿者李国元和王斌在国立大学农学院工作,单位距离驻地20多公里。每天早上他们六点半之前就要出门,8点钟才能到单位。他们克服老挝土壤、气候等条件与国内的巨大差异,结合热带作物的生长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种植方法,开辟试验田进行了大量花卉、蔬菜等各种种苗的示范栽培,赢得老方的高度肯定。
教授中文、计算机的志愿者则是把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和老挝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副队长徐晶的学生在计算机上用老挝文打出“我爱你”的艺术字时,当在国立大学教学的杨冰的同事每天用中文向他说“早上好”时,当学生追问陆琼衡“京剧是怎样的?神州是什么意思?”时,当一声标准的“老师”把等车的周怡谐叫住时,志愿者们的心中会涌起无法言语的骄傲和成就感。
接力:自编教材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当下的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当地生活,志愿者们不忘反思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编教材、做网站、写博客……整理收集了大量宝贵资料,让服务期满后老挝人民能继续受益,并为今后的志愿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服务后,杨国威、范志伟等几位从事中文教学的志愿者发现,在老挝实施中文教学是最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老挝人民渴望了解中国,在教授中文的过程中也能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但志愿者发现,在老挝缺乏中老文对照的权威中文教材,一篇由志愿者集体撰写的《关于在老挝开展中文教学的调研》文章全面反映了志愿者的思考。
记者获悉,前不久,应老挝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的邀请,志愿者参与编写一本中老文对照的教材,方便学员自学,也可为下一批中文教学志愿者使用。来自东华大学的团委副书记、副队长徐晶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三个星期的加班加点后,一本令人满意的中文版的教材已交给老方翻译。
杨冰和周怡谐两位计算机高手,还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设计制作了第五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服务队的专题网站,记录下这群平凡而优秀的青年在老挝度过的青春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