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日子越来越好了,鸡鸭鱼肉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主力军”。然而一些因为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却开始伴随着好日子剧增。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吃得太多,大大增加了患大肠癌的可能性。从4月15日起至4月22日,是“中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定为“合理饮食、预防癌症”,宣传的重点是大肠癌的防治和保留肛门手术。
大肠癌患病率在全球上升趋势严重。欧美国家往往是第一、二位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丹麦、卢森堡及新西兰男性发病率高达33/10万以上,美国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列第四位,死亡率为第二位。香港防癌会推算估计4年后结直肠癌将取代肺癌成为香港癌症头号杀手,其次是肺癌及女性乳癌。省肿瘤医院科教科副主任吴胜其告诉记者,据湖南省肿瘤防办1996年发表的统计结果,90年代大肠癌男性列为第四位主要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五位主要恶性肿瘤,城市人群大肠癌调整死亡率远高于农村地区人群;与上世纪70年代比较,近20年间,男性大肠癌调整死亡率上升了19.3%,女性大肠癌调整死亡率上升了9.7%,男女大肠癌调整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男性要远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经常饮酒和进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相对较多相关。
二
省肿瘤医院左朝晖副教授跟记者介绍说,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直肠癌,注重保健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湖南人吃辣成瘾,俗曰“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菜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口味虾、臭豆腐成了许多好消夜的长沙人的最爱。
据专家分析,在对喜吃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病人粪便检测中发现,胆酸含量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许多倍,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胆固醇含量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腌制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是导致胃肠道癌肿的直接元凶。
我国大肠癌流行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美国饮食、营养及癌症委员会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而合理的膳食对大部分癌症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全谷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症均有预防效果。
三
湖南省肿瘤医院周征宇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除了饮食,各种肠道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便秘等都是患上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长在大肠中的腺瘤性息肉,易恶变为大肠癌,应及早摘除,此外,对习惯性便秘也应积极治疗。另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女性的卵巢、子宫等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会增加患直肠癌的机会。因此,凡是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史的女性,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每3~5年进行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普通人群,可定期抽血进行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而把肠癌引起的便血误以为痔疮也是最常见的误诊表现。其中有70%~75%的病人只需用手指摸一下直肠,就可明确诊断,花费不过3~5元钱,这是任何一个贫困的家庭都可承担起的费用。因此,带有粘液无痛性血便一定要重视,不能解释的便血要做肠镜检查,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习惯改变、腹胀等要做肠镜。医生正在为患者做乳腺癌康复的简单检测。
曾苏才摄(资料照片)
新加坡公布13年调查结果
过多食入大豆食品可能引发膀胱癌
“每周多吃一两份鱼,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相反,过多食入大豆制品,其中含量较高的异黄酮可能导致你患上膀胱癌。”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最近发布的一份专门针对“日常饮食与华人健康关系”的调查中所显示的结果。
据了解,这是国际上首次以华人为对象的大规模健康调查。负责这项调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职业与家庭医学部副教授许恩佩表示,调查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证实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有很大关系。如果在饮食结构上稍加注意和改进,就有可能大大降低或减免患病的风险。
“比如,每周多吃一两份鱼,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多吃一点橙色水果,如木瓜、柑橘和橙等,就能减少患肺癌的几率;多吃卷心菜、菜花、芥兰等可以减少结肠癌的侵袭;如果煮菜时少放一点儿盐,就会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在吃蛋黄、动物肝脏等胆固醇高的食物时,搭配一点儿蔬菜、水果或豆制品,可能会避免动脉硬化。”许恩佩说,这些都是调查中证实的饮食对健康有利的一面。不过,调查也发现,有时食物中某种成分过多,会增加人体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例如,如果过多食入大豆食品,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可能引发膀胱癌。
陈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