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4月12日电(记者姜敏吴铮)记者在沈阳市内采访,经常会乘坐方便快捷的公交车。然而记者观察发现,个别公交车、“小公汽”开起来无章法,超速行驶象疯了一样;停站不规范,乱停乱占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车已严重超载,还不停大叫拉客。 种种“野蛮服务”,令乘客叫苦不迭。
人没下完照走不误
4月4日下午17时,一辆满载乘客的238路车从五爱西区开往孤家子方向,记者从体育馆上车到“浦江苑”下车。到达浦江苑时,下车人较多,轮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下车时,车门却“砰”的一声关上。大娘和身后其他要下车的乘客连忙大喊:“停车,人还没下完!”记者当时就在大娘身边,也边敲打车门边用尽全力高喊:“停车,还有人要下车呢!”连车前部的乘客也帮着大喊:“停停,人还没下完!”但车辆依然全速行驶。
记者挤到司机旁边,说明情况,请司机停车。年轻的男司机轻描淡写地说:“没下完?我怎么没看到啊?”记者凑近司机旁边的下车门实时监控屏幕,看到大娘仍在砸门的影像清晰可见。记者又问:“那这么多人喊停车您总听到了吧?”司机挑了挑眉:“我没听到,听到了我不可能不停车。”“那您现在听到了吧,您的顾客到站了要求停车。”如果尽早停车,刚才被强行“留下”的乘客还能少走些冤枉路。不过司机可不这么想:“车已经离站,我有权不停车。”记者亮明身份,请司机提供车号。他无所谓地指指车头:“记吧!”车最终开到浑南大道站才停车开门,顾客无不怨声载道。记者下车后记下该车车牌号“辽A26906”。
公交车“甩大辫”顾客无所适从
在和平区三好街的展览馆站,记者观察到,有244路、环路、502路、4355路、239路、117路、135路、225路、272路等多条线路车在此进站。日前记者在此等候开往浑南的“4355路”车时,看到环路、239路、117路、244路等同时进站,依次排开,当记者跑步去赶4355路车时,该车却停在几辆车的后面,记者气喘嘘嘘地跑过去,车却急速而去。一位经常坐车的顾客说,有的车不到站就停,后面来的车也得挨着它停,我们就得随车跑,有时一停就是几辆,跑来跑去的,眼神又不好,真难找到要坐的那辆车。特别是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等找到要坐的车时,时间却来不及了,让我们无所适从。
记者亲眼看到,有的小公共汽车挡在站点上等客不走,大公交车连车头都进不了站,只好往后压,再来车再往后面压,有时一停就是一大溜,乘客习惯叫它“甩大辫”,难怪大家找不到自己要坐的车了。
超载、拉客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在上下班时间段公交车超载情有可原,可行驶在沈城大街小巷上的“小公汽”,无论早晚,不管高峰与否均人满为患。记者周日乘坐“502路”,从沈阳站上车后发现,本来就超载,乘务员却“眼中无人”,过站了还拼命喊叫,拉客上车,随叫随停。车内人挤的就象压缩罐头一样,他还拼命往里面推搡乘客,引起不必要的争吵。“4355路”也是一样,记者经常看到这些车早已超载,乘务员还一路喊叫拉客。
一次,记者在“502路”车上,司机发现前面有查超载的警察,立即叫顾客弯下腰或蹲下身躲避检查,令人哭笑不得。乘客在车上挨挤受气不说,还经常被“撂”在路边上。一次,“502路”为了赶时间,没有按正常线路经浑河桥从“沈营路”下道至“浑河堡”站,而是高速直行,在一片“停车”的喊叫下才把乘客扔在快车道上,不仅危险,乘客还要跃过铁栏杆走很远的路。几名中年妇女跨不过去,在一位男士帮助下才得以摆脱困境。
个别公交车上,吵架也是家常便饭的事。记者曾亲耳听到一位乘客和司机吵架,他们的对话十分耐人寻味:乘客说,你能不能态度好点?司机说,爹妈生下我就这样,爱咋咋的。乘客说,我要投诉你;司机说,你爱告就告,我才不怕你呢。记者和朋友聊到此事时,一名四十多岁的上班族叹了口气说:“天天坐公交车,就没看到过(乘务人员的)笑脸。”
个别车辆破旧且不卫生
记者曾乘坐过(A02100)公交车,这种车三个车门,两个长车厢中间是用帆布连接的,中间缝隙处可看到地下,乘客低下头就能看到路面,抬起头颤颤悠悠的帆布直漏风。乘客看着车里的转盘不停旋转,有的人觉得好奇,有的人感到害怕。车在行驶过程中十分颠簸,不停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让人捏了一把汗。车在转弯时也特别费劲儿,阻碍交通不说,呛人的汽油味也污染环境。
记者有两次从展览馆到中街,所坐的公交车(环路)比上面所提的车型要好,但外形破旧,座位歪歪扭扭,白色的椅套已变为灰黄,座位上还有污秽物,一辆车的最后一排座位更是全部掀起,随着车辆行进上下起伏,根本没法坐人。车开起来,就像老牛拉破车,实在有损沈阳形象。
沈阳市人大代表王真新说,公交车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旅途的愉快和舒适。但个别公交车的种种野蛮行为,却成了城市的“顽疾”,需要综合治理。
王真新认为,沈阳市公共交通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其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调控力度,从机制上加强管理,引入多种成分参与的竞争机制。他强调,这种竞争不应是经济效益的竞争,而应该是服务体系、服务内容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