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燕琴老师(右四)和学生在一起。
时光匆匆,一转眼,北京宣武区康乐里小学古燕琴老师二次援疆已半年多了。记者清楚地记得,在她临行前,区教委和学校为她举行欢送会,面对鲜花和掌声,面对媒体的采访,古燕琴平和而质朴地说:“条件艰苦点没什么,新疆和田需要我,那里有我的讲台。”
讲述
“不论身体多难受,我都挺过来了。”
在欢送会上,古燕琴向人们娓娓谈起她第一次援疆的经历:
大家知道,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风沙大是出了名的。人们常说,“每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我们的驻地距离大漠戈壁不足10公里。风沙顺着窗缝偷袭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熟睡的人有时都会咳醒。每周有两天我要连上4节课,干燥的天气加上严重的浮尘使我嗓子干痒难忍,火烧火燎。常常口腔溃疡,有时还发烧。但不论身体多难受,我都挺过来了。
我每天早上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5里地以外的巴扎(集市)去买菜,回来做好饭就赶着去上课。我所在的和田地区教育学院师范学校是一所维族学校。每天不管工作多累,我都要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给他们讲外边的世界,告诉他们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减少疾病。无论是学生病了,还是他们的孩子生病了,我都给他们送去从北京带去的药品。
3月的和田春寒料峭,维族姑娘常常拖着一米多长的头发在水龙头下洗。她们小心地挤捏着袋装的洗发水,恐怕挤多了、浪费了。冰凉的水把她们的手冻得通红。每当这时,我都要跑回宿舍,提着一大壶烧热的水给他们送去。她们可高兴了。
在外面吃饭时,我常常看到贫困学生津津有味地吃着拉面,面里没有肉,没有蔬菜,只有些红红的辣子汤。看着那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为了省钱只吃半碗拉面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常常买上三四碗让大家一块吃。
有位十六七岁的女孩是特困生,没钱洗澡。女孩哪个不爱洁净呢?于是,我每个星期都要给她点钱让她去洗澡。我看到,她明眸里含满了泪水。学生们说:“北京的老师对我们真好。”
对话
“和田需要我,我渴望为那里的教育多做些事。”
第一次援疆,古燕琴一干就是一年半。回京后不到3个月,她又打起行囊,第二次远赴和田。当时记者与古燕琴的一番对话清晰如昨:
记者:在一般人看来,一次援疆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去第二次呢?
古燕琴:和田地区教育局局长到北京出差,特意来看我,恳切地说:“您能不能继续回去支教?”四五十名和田学生给我来信说:“我们天天想您。”和田地区教育局给北京市教委发来公函:“我们地区的汉语培训工作需要古燕琴老师。”我回到北京不足3个月,就数次被这种盛情打动。我对北京的同事和领导说:“和田需要我,我渴望为那里的教育多做些事。”
记者:你曾被评为和田地区“优秀援疆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教师”。听说维族学生特别爱听你的课。你是怎样给他们讲课的?
古燕琴:30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但在和田,我要给教师上课,讲的居然是《马列主义“五观”教育》,教材是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且要讲60课时。对这样的课我真不知道怎么讲才好。维族老师对我说:“不算什么,你们是北京教师。”
于是,我利用双休日开始备课。在那里,看到一张当天的汉语报纸不是容易的事,上网查资料更困难。为了使我的课讲得生动有趣,我查阅了手头的全部资料。一天,我无意间在路上捡到一张旧报纸,上面有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报道。我眼前一亮,急忙拿回去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备课本上。就这样,我的教案有了思路,有了内容。
我利用节假日到附近一些地方考察,拍摄“西气东输”工程的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由于没有背投设备,我举着笔记本电脑给学生看,把祖国西部的美好前景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我看到,他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下课后学生们说,“古老师讲课内容太丰富了,我们爱听。”
连线
“要像红柳一样,默默地尽自己的职责。”
4月10日,北京市宣武区教委领导一行专程赴和田,看望古燕琴和在和田支教的老师们。记者拨通了古老师的电话。
电话那端的古燕琴老师告诉记者,她如今调到了和田县第三小学,虽然条件更艰苦,住在教室里,但比第一次来时适应多了。
前不久,由古燕琴负责组织的“知荣辱,促成长”主题校会开得非常成功,老师和孩子自编了生动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危害祖国不容赦……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卫士。”这种别开生面的教育形式,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记者问古燕琴:除了工作,平时生活单调吗?她说,还好吧,这里的人很爱生活,很爱荒漠中的红柳,常在红柳枝上扎一些小花,看上去像一朵朵傲雪的红梅。她感慨地说,来到和田,就要面对大漠,要像红柳一样,默默地尽自己的职责。
记得孔繁森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古燕琴,还有许许多多援疆的人们,不正是这样的大漠红柳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