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黑河金盆水库里进行水上巡逻。
文/图记者雷县鸿谢伟侯树金实习生拓润叶吕勤芝通讯员陈阿虎
黑河发源于秦岭太白山,水源地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支流37条,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9%。 经国务院批准,黑河引水工程1987年12月正式动工,历经16个春秋,投入巨资38亿元人民币,2004年全部建成。整个工程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是建国以来西安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城市基础建设。每日可向西安市供水110万吨,且水质达到了国家A类一级。如何确保黑河水源的安全,确保黑河水质量,是全市人民心头的大事。本报《水围城》报道记者深入黑河源头,带回了当地老乡、林业部门和公安干警保护黑河水源的报道。
山区老乡义务防火员
泥峪位于周至和眉县交界处,距离周至县城有40多公里的路程。沿泥峪河道散住着20多户人家,很多人家的青壮劳力都是林场防火队的成员,因为没有通电,大家现在还都在点煤油灯。据了解,几乎每个护林站都将当地部分住户编进了防火队,毕竟单靠护林站几个人的几双眼睛,上百甚至上千公顷的林地是监管不过来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泥峪里的住户不是这样。杨老太一家是从商洛迁徙过来的,三个女儿都嫁到山外,惟一的儿子也入赘到山外村子,平日里,就剩下她和老伴两人守着老房子。封山育林前,还能到山上挖药材贴补家用,但现在保护森林,挖药材是不能干了。生活还得继续。杨老太就饲养了猪、牛、羊、鸡,这成了她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为仅有的一点种土豆的山坡地,一是产量低,二是每年都会被野猪糟蹋,根本指望不上。杨老太家的灶台就在堂屋里,炊烟将房顶都熏成了烟黑色。
记者问她:为什么不砌到大房外?
老太太说:砌到外边不安全,现在要保护林子,万一着火,担不起这个责任。
记者看到,就在老人房子的外墙上,喷涂着“森林防火”等字样。老太太说,这是林场的人写的,“我们知道这(防火)道理”。
护林员条件艰苦依然坚守
黑河水源涵养林几乎都囊括在周至境内的几个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内,林场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保护林木的同时,也为保护西安的重要水源———黑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周至县永红林场已经12年没有出现林木着火,这本是一件让林场职工自豪的事情,但实际情况是,整个林场都因为这个加倍紧张,因为实施封山育林和天保工程等保护措施后,林木已经长得密密实实,许多护林员踏就的巡查小路都被灌木给遮住了,万一着火,人如何到跟前,都是个问题。时下正是天旱少雨的季节,防火是头等大事,每逢辖区有庙会,林场都抽调人力做宣传,搞预防,劝戒赶会的人不要点明火,“工作不好做,咱们没有执法权,只能靠嘴说。”永红林场负责人朱志勇如是说。
永红林场十七公里护林站和汪家坡护林站,所保护的林木都属于黑河水源地的保护范围。虽然守护着黑河水源涵养
林,但他们自己却整天在为饮水发愁。
汪家坡站是永红林场最偏远的护林站。从护林站到林区,有七八十公里的山路要走。每次出去巡山,除了偶尔碰到几个村民,大多时候,只有风声和鸟鸣做伴。尽管长年累月守护着黑河水源地,但护林站职工只能靠一口水窖吃积攒的雨水,到了冬天,就融化雪水,好大一堆,才能化一点,而且不清。更可怕的是,水里还有一种细线样的红色小虫,用手捻不死,用石灰和漂白粉也杀不死,每次用水,只好用箩子过一下。
这个站只有4个人,每个月有八天的休息时间,但到防火的关键时期,往往一个月都不能休息,原先这里不通电,2005年9月,林场筹集资金从五六公里外的姚家岭村拉来了电,谁知到了当年12月份,雪在电线上凝成了胳膊粗的“棉花糖”,把电杆电线给拉断了。因为停电,4个人的手机是轮流开机,电都用完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连汇报的电话都打不成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护林员就趁出去巡查时,到老乡家里充充电。
“再说了,外边的电话也打不进来,这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每天给场部汇报情况,都是在跟前的山头上找信号,大多数时候,手机都是一个样子货。不过我们这里还是有现代电器的,除了手机,还有手电筒和收音机。”站长陈清平笑着对记者说。
吃水难人畜共用一口井
十七公里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个站距离周至县城有17公里的路程。尽管只有17公里,但其中有10公里是山路,坎坷难行。这个护林站,同时还是一个木材检查站,负责林木等的检查工作。
林场工作人员热情有加,欢迎之余倒水让记者“洗尘”,擦罢脸和衣服上的灰尘,记者随手将洗过的水倒到了场院。但在随后的采访当中,老站长无意中说到护林站的工作人员洗脸水从不会轻易倒掉,留着还能做它用。原来,站场距离山顶大约有100米,尽管周围林木茂密,但却极端缺水,站里10多名职工和附近村子里的人和畜共用一口“渗水”井,井水渗出的速度太过缓慢,到了雨季,最深也不到一米,而到旱季,只有不到一尺深。更无奈的是,附近有村民将牲口拉到井旁淘水饮用,使得井水上经常漂浮着一层杂物,实在无水可吃,护林站职工就到深约两三百米深的沟底背水,要不就用三轮车到10多公里外的场部拉水吃。拉一次水,省着用,能用两三天。
到工作地点,则要走50多公里山路,好在这个路是老周(至)佛(坪)路的遗留物,勉强可以驾驶摩托车,为了减少赶路花费的时间,十七公里站的职工就骑摩托车上去,车是自己的,油也是自己加的。能报销吗?报不了,场里没有这项开支。光是烧油,每个月,林场职工就要花费一两百元,而他们每月的工资一般也就在六七百元之间。
护林员武选进说,骑摩托车的路有限,十七公里站的职工往往是骑到10公里开外的汪家坡站,然后再步行三四十公里到林区检查保护。当天能回来吗?“不可能,路上就得走好几个小时,每次去,我们都是天不亮,四点多就出发,到了林区,还要爬坡进林子,回来时间不够用,回不来时就歇在老百姓家里,不要小看这些老百姓,他们是防火的警报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