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下关教育局车改是为了探索城区公车改革进行的试点,那么六合粮食局的试点无疑是将来郊县机关公车改革的样本。”昨天,晨报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在公车改革中又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取消车贴。
六合区粮食局采取的“包干定额”车改新模式,因为没有车贴到人引起了争议,而这一争议已经持续了两年。
卖车:开南京公车改革先河
六合粮食局的公车改革始于2004年1月。据办公室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该局有5辆车,其中局机关使用3辆,购销公司使用2辆。车改前,5辆车的全年费用近30万元,如果算上驾驶员的工资、奖金、补贴,光养5辆车一年就要花销40万元左右。陈坦承,当时机关经费困难,确实难以承受费用开支,由此开始了公车改革。
南京第一家公车改革的样本试验就此正式揭开序幕。该局对原有的5辆公车进行公开拍卖,在超出底价5.1万元的基础上,5辆车卖了39.2万元。
“另类”改革:不发车贴,租车使用
与涉农街道和下关区教育局采用每月发放车贴的车改方法不同的是,六合区粮食局选择了另一种模式:不发车贴,采用费用定额包干、租车使用的办法。当月公务用车费用没用完滚到下个月,超出不补。一切用车费用归结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调度用车。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了改革前后的差别:车改前,一年花费40万元左右,车改当年2月到12月,10个月公务用车花费7万多元,同比减少60%。
“六合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模式,得到我们认可的模式。”南京市车改办一位工作人员对此评价说,这一模式是对其他郊县机关车改具有借鉴意义的试验。
不一样的心声:车贴应到人
但这一“另类”的改革也引发了争议。“现行的车改办法只是解决粮食局压缩行政费用和影响机关办事效率的初步尝试。”六合区粮食局一位官员认为,“费用定额包干,和原来的用车一样,区别只是不能再随意用车了。但问题在于,本来去办事可以不用车的,看看自己车费还节余,省下来也没用,于是也叫了车,造成了浪费。”这位官员说,如果改为车贴,发给个人,就可以杜绝这个现象,还可以减少这样的浪费。
另一位官员则认为,定指标并非长久之计,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地方进行的公车改革实行的都是“车贴到人”,我们没必要搞得另类,而且与已进行公车改革的街道相比,人家车贴发放到人,我们没发,也没看出什么更大的优越性,“车改最终要实行补贴到人、节约归己的方法”。
车改一年感觉不错
“下岗”司机成了城管先进
“当时不当司机被安排做城管队员,我还自嘲自己是下岗再就业,现在应该算是再就业明星吧。”王勇原来是南京某街道的公车司机,车改前他们街道车队有6辆车,因为车不多,平时很忙,还常常得罪人。
车改后,街道对他们这些司机提供了两条出路:一是换岗,二是根据工龄给一笔钱自己创业。当时南京正进行全市大拆违,招聘了一批新的城管队员,王勇就改行干起了城管执法。“我是个不习惯坐办公室的人,城管和开车一样都是在外面转,挺适合我,待遇也不比以前差,年底我还被评上了先进。”
街道干部预支3年车贴买车
江浦街道的王先生现在自己开一辆哈飞赛豹,去年6月南京涉农街道车改时他买了车。“我们这儿的街道干部基本上都把3年车贴提前拿出来,再自己贴点钱买了车。所以去年我们街道兴起了学车热,个个都在考驾照,中午吃饭时全在聊买什么车。”
王先生说,他是镇街副职,按他的级别、工作量、街道面积测算下来,每月有1500元车贴。“涉农街道车改有一个政策就是可以把3年车贴提前一次性取出,用来购买私车,我们这样的干部3年车贴有7万元左右,自己再加点钱足够买车了,所以大家现在基本上都是有车一族。”
算算车改前后,王先生说其实私人用在车上的花销是变多了,“3年的车贴预支了嘛,所以现在养车都是自己掏钱,但心甘情愿,方便嘛,用车不用签字看别人脸色,空闲的时候还能开车一家人出去转转。”
即将车改我们期待
“小干部们”笑歪了
“涉农街道车改时我们就伸着脖子盼了,现在终于到我们了。”南京某城区一位副处级干部说,“原来是一分没有,我这样的级别用个车还是比较费事的,现在每个月多出几百元,当然高兴啦。”根据现在的公式测算,这位干部每个月可以享受700元左右的车贴,“我平时可以骑我的电动车,实在紧急就打车,700元车贴肯定够了,还不用看小车班的脸色。”
郊县干部家在城区有尴尬
尽管面积大的城区补贴系数比较高,远离城区的机关干部还是有担心。浦口区一位干部说,他家在主城区,每天上下班一个往返就50多公里,如果加上经常到街道或基层,平均每天至少在80公里上下。如果他买个1.6L排量的经济型小车,每月油费就在700元以上,如果再算上保险费、折旧费、养路费等,月供至少在15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