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海健通讯员谢强)“勒好!勒在地个来?食好阿未?”(潮汕话:你好!你从哪里来?吃了没有?)最近几天,海珠区南洲街的居委会干部小李无论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下了班回到家里,都经常戴着MP3耳机且嘴里“念念有词”。 为了便于与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沟通,南洲街最近在街道和居委干部当中开展了“学方言运动”,用辖内出现最频繁的6种方言录制了上门服务用语,要求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普通话服务用语以外,还必须掌握3种以上的方言服务用语。
学方言成绩纳入绩效考评
“潮汕话、客家话、湖南话、江西话、四川话、山东话,六种方言里面任选三种,再加上必选的普通话,每种语言16句服务用语务必背熟学会,成绩将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居委会干部小李上周从居委会主任那里接到这项任务后,为了便于学习,他把“语音教材”拷贝到自己的MP3里面,利用空余时间抓紧学习。
学外地方言有利于基层工作
开展“学方言运动”的想法源于南洲街办事处主任刘锋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上门摸查一户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时碰到了钉子。刘锋用普通话问他们要证件登记,对方却回答“没有”。懂几句河南话的刘锋灵机一动,就用河南话跟他们套近乎。这招还真灵,这户河南人的态度变得很友好。后来刘锋和其他街道干部都觉得多学几门方言对于开展基层工作确实有很大便利。于是南洲街便开展了“学方言运动”。(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