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要具体化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审议实录之八审议实录本网记者 吴坤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德育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这一草案时,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之具体化,成为常委委员和列席人员的热门话题之一。
“现在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很严重,也影响到了孩子。小学生总想当班干部,甚至爸爸妈妈为此给班主任送礼,有的小学生还拿钱请同学吃饭,让大家选他当班干部。”
———朱相远委员
“草案规定要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十分正确。”朱相远委员说,一个学生应该参加班级的活动,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灌输“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现在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很严重,也影响到了孩子。小学生总想当班干部,甚至爸爸妈妈为此给班主任送礼,有的小学生还拿钱请同学吃饭,让大家选他当班干部。班主任很头疼,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官衔可以满足,就把一门课程设几个课代表。这实际上是把孩子分为先进的和落后的,违反15岁以下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孩子从小就会两面派,在老师面前个个比争“小红花”,等老师走了就个个比恶作剧、骂人。现在对小孩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要诚实、正直、礼貌、友善,懂得做人的起码道理。
朱相远委员指出,另外,在草案中应该加上“民族传统教育”。如果不从小学开始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我们国家的未来就非常危险。我们面对的是现代化、全球化。必须抓两手,一手抓现代化,一手抓弘扬传统。如果不抓弘扬传统,只抓现代化,那就完了。韩国和日本的现代化比我们发展得快,但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力度却比我们强得多。韩国对我们东方的儒家思想、风俗习惯等民族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就是怕小孩子忘记。我们现在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听的MP3都是摇滚乐,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人节。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人懂得民族传统文化呢?
五千年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传统文化,难道就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吗?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现在很多中小学把操场卖掉,在马路上上体育课,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具体的措施。”
———童傅委员
“草案规定要发展素质教育。过去我们提过,但是为什么没有效果?”童傅委员认为,就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规定。现在很多中小学把操场卖掉,在马路上上体育课,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具体的措施。有些小学明确规定,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发现要扣多少分,如果在马路上滑滑板要扣多少分,都很具体,这才能让学生重视。而现在中学升学就靠考试时一锤子定音,其他的都不管用,这本身就是搞应试教育。国外有的国家中学生升学是要求三年的分数同时考虑,而且不光是考虑考试的分数,还有德育分数。新加坡就有这样的规定:马路上看见老年人过马路,如果你在边上不去搀扶,学校知道了就要扣你的分。德育教育就是要具体化。
“从小就要给孩子养成很好的习惯。比如说法制教育,不是讲法律的条文,而是促使孩子们养成守法的习惯。”
———韩平代表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平说,义务教育对象是6岁到15岁的孩子,主要是启蒙教育。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就是我们说的道德教育。同时要培育孩子做事、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从少年、儿童开始受教育时就把习惯养好,等到初中、高中就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基础。现在很多年轻人自我价值观太重,缺乏社会责任,这与学校忽视做人道理的教育有关,对将来的社会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给他们养成很好的习惯。比如说法制教育,不是讲法律的条文,而是促使孩子们养成守法的习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宠着;在学校,学校宠着。孩子很难客观判断自己。义务教育对培养的目标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定位,每个阶段的教育有它的内容。而培养人才,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标。
“我国的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计划色彩太浓,指令性的东西太多,指导性的东西不够。”
———刘应明委员
草案规定,“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
刘应明委员对此提出意见。他说:“我国的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计划色彩太浓,指令性的东西太多,指导性的东西不够。教育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要把什么都定得很死,不要过于计划性。我们教的东西要符合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这是有现实教训的。”刘应明委员是四川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校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他举例说,为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有关部门曾经让一些搞数学教育的人员做了一套新课程标准,说是贴近生活,但数学最主要的是思维锻炼,结果新课程对学生思维训练环节很差。多年来在中国数学会的迎春座谈会上,总有很多的院士、专家对数学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意见。他们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征求广大教师与科学工作者的意见,要逐步推广,要注意地区差异,课程标准只是最低标准,各地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因此,草案的上述规定应改为:“在征求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责任编辑郑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