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实习生 李海燕 记者 谈洁)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的试题昨天揭开了面纱(详见本报昨天A6版)。这些被专家称之为“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不在于对错”的试题究竟怎么能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怎么能看出学生是否具有可塑性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高校的专家。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肯定考不好
南大高教研究所所长龚放教授把复旦、交大面试题仔细研究后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肯定答不好。”龚放说,除最基本的知识性问题,两所学校的面试题目有很大一部分都与社会热点息息相关。比如,“你知道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吗?”、“昨天的新闻有哪些?”等。对热点新闻的了解,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如“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这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而且要求学生从道德的标准对这个题目做出一个判断;“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这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无极》这件事情,而且要求学生对网络本身,网络和生活的关系非常了解。在学生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看他的表达能力,如果再加上适度的追问,还能考查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知识面、道德观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南京理工大学屈雅红副教授是该校自主招生面试命题组的老师。她说,网上被评为“令面试学生最意外的问题”其实不少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如“请你说出父母的生日”、“‘两会’是哪两会”、“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等。“你想上复旦大学,报考前肯定应该对该校做个全面了解,就像你将来找工作去应聘一样,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却被考生们认为是‘最意外’的,说明考生还是太在意书本上的知识性的考试,而对生活的常识却忽略了。”屈雅红说,面试搞得多了也是一种“指挥棒”,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将来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复旦这样的指挥棒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很有好处。屈雅红认为,考试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如“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讲讲你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包括想要从事的行业和你的追求目标”,都能给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
面试题体现学校特色
“在公布的复旦、交大面试题目中,复旦题目综合类的、偏文的题目多一些,侧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知识面等,而上海交大与理工类的专业结合的题目则要多一些。”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俞安平教授说,这和学校的特色有关。他分析,国内的招生体制一直是国家占主导地位,在全国统考的大制度下,直接带来的就是,各校招进去的学生都“千人一面”,没有个性,而学校“面试招生”制度则让学校享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利,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及办学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