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家石料厂蚕食中岳嵩山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一份新通知,叫做《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份通知隆重推出了一个新日子——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将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是我们建国以来第三份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的通知。
“常败将军”的常败史
这份通知的出台离不开一个叫谢凝高的老人。就是他,联合了十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联名给中央写信,呼吁应该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十一位老专家的呼吁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随后,国务院发布了这份通知。 在落实通知的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负责人为这十一位老专家起立鼓掌,大家都被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诚心打动了。这十一位老专家,平均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然而,他们中最年轻的老谢却说自己是一个常败将军。
谢凝高今年72岁,他笑称人生中的几次重大失败都和山有关。老谢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老教授,这些年只要他认为有人在破坏名山,他就会斗争到底。在泰山修索道时,老谢认为建在中天门到月光峰的索道对泰山的破坏非常大,光上山一个站,就破坏了19000平方米;在黄山拦水修水库时,老谢认为修这个水库也是有破坏性的,黄山的地貌性本来是陆地的,如果变成了水域,那水就要淹没一切陆生的动物和植物;同样,在张家界建通天电梯时,老谢认为,对于科学家来讲,这么大的实验风林地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规模既大,发育又全,生物多样性也是很独特的。如果又是索道、又是缆车、又是电梯,那对一些生物生态影响就会很大了。
但泰山之战、黄山之战、张家界之战,老谢输了一场又一场。后来老谢再也不忍心去爬这些装了索道和电梯的名山了。他觉得这些山就像他的朋友,它们的额头被别人一个钉子钉进去,让老谢看到一次伤心一次,越看越伤心。
老谢年轻的时候因为没钱买照相机,就把他喜欢的山一一画下来。素描上这些原汁原貌的山给失败的老谢带来了一点安慰。最近老谢从教学岗位上退休了,没过去那么忙了,可河南嵩山风景管理委员会却专程来请老谢再次出山。这回中岳嵩山想和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一起进入世界遗产扩展项目,所以特地来找老谢帮忙。让中国五岳都成为世界遗产,这恰恰也正是老谢这辈子的一大心愿。
五岳中泰山已经是世界遗产了,其他四岳也不甘寂寞,每年都要拉着泰山,开一次五岳会议,核心就是要让五岳联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到了申报的关键时刻了,第一个来找老谢帮忙做申报方案的就是嵩山。
“地球日记”被撕毁
老谢一到嵩山,就对着嵩山的石头拍个不停。他觉得这些石头很有代表性,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它们。原来,嵩山的这些石头很罕见,它完整记录了地球几十亿年来的多次地质运动,可以说嵩山本身就是一本举世罕见的地球日记。石头是嵩山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第一块敲门砖。老谢觉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对做这件事很有信心。
可老谢很快又见到了嵩山石,不过不是在山上,而是躺在了车子里——当地嵩山风景管理委员会刘科长介绍说,这些石头是要运到当地石料加工厂的。在去加工厂的路上,我们很快又看到了一块完整的巨石。它是刚刚从山上拉下来的。而在石料加工厂的院子里,已经堆放了三块巨石。每块巨石估计有两吨多重,从巨石身上这些伤痕来看,它们是被钢钎和铁锤从山体上凿下来的。记者了解到,石料厂附近的山体形成于五亿多年前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地质运动,这里也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采石是被明文禁止的。
谢老亲自下车检查了这些石头,并拍下了巨石被切成石板的全过程。记者看到工厂的电锯在飞快地转动,切割着这块5亿多年的巨石。而隔壁一家加工厂里,一块巨石也正等着解体。为了保证生产进度,石料加工厂边上就开着一家电动石锯的商店。
在我们返回的途中,一路上都响彻着电锯的声音,老谢看到了更多的加工厂。记者了解到这里沿路共有700多家工厂,主要都分布在这块儿。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块5亿多年前的石头,从山上采下来,只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一块2吨重的巨石以200元的价钱卖给加工厂,每块巨石大约可以切成20块石板。加工厂把石板再卖给商家的时候每块石板能赚毛利5元钱。
为了每块5元钱的利益,就把有上亿年头的嵩山石给贱卖了,老谢觉得很心疼,毕竟石头是不会再长的了。嵩山石是一本难得的地球日记,是嵩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敲门砖,而如今这700多家采石厂正在蚕食这块敲门砖。
炸山之痛
第二天傍晚老谢动身去找采石场。一路上不断碰到石头车。我们在当地最大的一家采石场下了车。当时是晚上六点半,宁静的夜晚突然传来爆破声,把正在拍照的老谢吓了一跳——原来这座美丽的山,腰部以下已经炸得面目全非了。嵩山风景管理委员会的刘科长告诉老谢,这座山叫当阳山,是嵩山72峰之一。而这些炸掉的石头学名叫石英石,是做玻璃的好材料,南方的生意人以1吨碎石30元的价格在大量收购。
听到如此密集的炸山的爆破声,老谢最担心的是这座不厚的当阳山会被炸穿,当阳山是嵩山南边第一座高山,本来是嵩山天然的保护屏障。当地村民并不欢迎老谢在这里拍照,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听到老谢说话的口气有些生气:今天看的那些石头什么时候能恢复?恢复得起来吗?根本永远都不可能。
嵩山风景委员会刘科长证实,当地只有一家厂持有采矿证,由于当阳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挖石头,都属于无证开矿。刘科长表示,他们也试图阻挡,可挡不住。领导自己默认了。他们挡的时候,领导打电话过来告诉他们别挡了,叫他们回来。
老谢告诉我们,矿也有大小的,有的矿十年八年就开完了,再怎么大的矿开它五十年开完了。围绕资源发展经济,有的资源是有限,像这种世界遗产资源、国家遗产资源,只要保护好,是可以轮流利用的,并且世世代代可以利用。
酸雨侵蚀“观星台”
尽管这次嵩山之行让老谢看到嵩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在被破坏,然而,老谢对嵩山要申报世界遗产,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嵩山手上有过硬的王牌,这里仅国宝级文物就有十三处,在全国各大名山,遥居榜首。其中最有名气的有道教圣地中岳庙,这座庙绵延数十华里,举世罕见。嵩山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嵩山观星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就是在这里精确算出了一年究竟有多少天,指导了全国的农业生产。嵩山还有一个进入世界遗产项目的优势,那就是像很多中国名山一样,它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而就是在最有名气的中岳庙,老谢闹了个笑话。
老谢在路过中岳庙的时候,竟然没认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不过,老谢很快找到了原因。他出错的原因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把中岳庙拦腰切断了。刘科长介绍说当时修路为了走近道,才横穿中岳庙的。并且,现在马路两边建起了楼房,把中岳庙包围了起来。显然,如果不盖房子,中岳庙还会显眼一些,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不修这条公路,也不会盖这么多房子。
带着很多遗憾,老谢又来到了世界最早的天文台,嵩山古观星台。可在观星台上,老谢看到的是一根根烟囱,据说天晴的时候,从观星台上能看到一公里外的70多根烟囱。就在老谢要离开的时候,阴天转成了小雨,这里的管理人员说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酸雨对文物损害得太厉害。就是因为酸雨,观星台上的围墙已经腐蚀严重。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过去比这个还厉害。老谢考察时,发现古观星台竟然一位游客也没有,听馆员介绍说,由于整个景区污染严重,平均每天只有两到三名游客来玩。
但最让老谢没料到的还是石淙河。老谢眼前的石淙河已经是条黑河。老谢充满遗憾地告诉我们,在他以前来嵩山时,水是清的,也没有这么多烟囱。刘科长解释到,在这二十年间,这个风景区开了一条公路、修了一条铁路,上了两家电厂、还挖了六个煤矿,因为上游要洗煤,所以下游景区的河水,在短短的二十年就全变黑了。
风景区、文物与自然遗产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0.1%,应该是重点保护的地方,可嵩山周围林立的工厂造成的污染,已经威胁到嵩山景区的安危。更让老谢揪心的是,嵩山脚下正在兴起的圈地运动。
新“圈地运动”
在考察的第三天,老谢听到了一个消息,嵩山脚下上千亩土地被人用围墙圈起来了。而申报世界遗产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保护好遗产的完整性,老谢感到很不安。他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接近核心了。
消息确实不假,嵩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内,的确冒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围墙,远远看上很像是捆绑嵩山的绳索。老谢很快有了新的发现,这圈围墙里正在制造砖头,看起来,围墙还要继续造下去。刘科长介绍说,在风景区内圈地唯一的理由就是要绿化荒山,但老谢很快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部分围墙内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得比围墙可高多了。
经过打听,这里面的树是原来就有的,已经几十年了,后来,有关人员把原来的树圈住了,说是荒山治理。老谢站在高处,看到了围墙里也有红瓦白墙的别墅楼。老谢弄不明白这些别墅楼与绿化有什么关系。在景区的核心地带,还出现了一个度假山庄,装修气派并且正在营业。老谢气愤地说,这已经是经商了,而1995年国务院专门发出一个通知,就是风景区土地及其资源,是国家所有的,不准出让和变相出让。
我们的汽车开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走出这些圈地的围墙。在嵩山考察期间,老谢发现一直陪着他的刘科长有句口头禅。那就是“挡不住了”、“顶不住了”。对此,老谢也表示理解:“为什么顶不住,道理非常简单,就我们现在的管理体制来说,地方政府风景区管理体制级别太低,它是副县级,有的甚至是区级的,上级来的命令,当然顶不住了。”
老谢说即便是把自己放在刘科长的位子上,也会顶不住的,而这种把山当成自己的朋友却无法保护它的滋味,在几十年的护山斗争中,老谢已经品尝过了。他表示,自己倒不至于到借酒消愁这个地步,消愁也没有用,所以消愁还不如积极地再呼吁,不断地呼吁。尽管五岳集体申报成世界遗产,是老谢当前最重要的目标,但在嵩山考察期间,老谢还在策划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最终解决“挡不住”的问题。
科学发展,拯救嵩山
老谢表示,只有国家才能全面看待这个遗产的价值问题,怎么保护它、怎样利用它,一个地方常常考虑的是局部的利益,难免也从地方利益、局部利益出发。老谢大胆设想我国应该成立一个国家遗产部,由它来统一管理国家级的文化与遗产。这个想法,老谢已经说了十几年,但这一次却没有石沉大海。他得到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金会荣誉主席耿莹的支持。
在耿莹的牵线搭桥下,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听取了老谢的意见,在今年两会期间这位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里写到,我国出现了对遗产进行破坏性开发,甚至出让或变相出让的严重现象。我们建议国务院成立国家遗产领导小组或国家遗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并协调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使全国遗产保护工作,上下统一、步调一致。这份建议很快得到了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支持,形成了提案。
老谢在庆祝又往前走了一步之余,对前景也有着冷静的认识,他表示,他现在好像是屡战屡败,但是他还要屡败屡战.他相信,现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定会让遗产保护系统得到贯彻落实。
就在人大代表和老专家们都在为保护国家遗产提建议、想办法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行动,国家文物局邀请了十几个部委一起召开圆桌会议,代表们畅所欲言,表示今后各部门之间将加强合作和协调,保护好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专门到会。他做了总结发言:
“我们工作的意义,不如把这个很珍贵的文物保护怎么样,它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能够坚守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立性,文化的品格,文化的特征。坚守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些事情是重要的,所以我很重视次座谈会。关键在落实,怎么落实,单霁翔同志跟我说,一定要听听专家和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我们怎么落实,怎么搞这个第一个遗产日,我们都要来听听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上指出:我国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且通知里还特别强调了,今后要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看来老谢多年的愿望这次终于落实了。
主编:梁军 记者:吴海蔓 摄像:沈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