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天到处都充满着生机。一批批到南方越冬的候鸟,已开始了北返的长途旅程。近日,记者与广东汕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工作人员驱车进入潮阳河溪镇芝兰山上的鸟类保护区,数不清的珍稀鸟儿正自由翱翔于青山绿水间,动人的鸟鸣化成美妙的音符回荡在山间,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汕头市林业局局长林伟雄告诉记者,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日益增强,使汕头成为“候鸟的天堂”。每年秋冬季节,跨境越冬前来“作客”的候鸟和在此停歇的候鸟数不胜数,仅自然保护区内便达10万只以上,成为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汕头海岸湿地列入重要名录
近年来,汕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全市海岸湿地保护、红树林营造成效显著,汕头海岸湿地符合“国际标准”,被列入东南亚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环境基金(GEF)湿地国际示范区。
近年来,汕头实施“向大海要森林”计划,营造了以无瓣海桑、海桑、秋茄为主的红树林面积累计达1250公顷,红树林面积和种类已列广东全省第二。位于濠江区苏埃湾的10.7公顷桐花树群落,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北、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示范作用。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为汕头海岸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对保护海堤,增加海洋生物,改善沿海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林伟雄说。
濒危鸟类有了“庇护所”
汕头海湾两岸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湿地面积达51140公顷,占汕头市陆地总面积的24.77%,并且湿地类型多样,有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沙石滩、泥滩、三角洲低积平原,其中有湿地植物共268种,属国家I级保护植物两种,Ⅱ级保护植物9种,给鸟类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是鸟类赖以生存的“乐土”。
“作为中国首个GEF湿地国际示范区,目前汕头湿地自然保护区将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改进管理,促进汕头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候鸟栖息地,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产养殖排放废水、净化城市生活污染和开发生态旅游等。”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办主任、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林金灶胸有成竹地说。
进入濠江区苏埃湾天然次生红树林保护区,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大片大片的树林上空,不时掠过“一字形”、“人字形”甚至云团般的群鸟,绵延好几百米;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好象一大家子在讨论什么重要事务,寂静的树林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林金灶介绍说,大面积的芦苇、水葱、茳芏、香蒲等湿地植物群落与成片的红树林群落,给成千上万的鸟类、鱼虾、蟹、贝类等提供了栖息、觅食、繁衍的生息场所。这些鸟类多数都是国际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每年往来的候鸟数达10万只以上,境内有鸟类125种,其中水鸟64种,占鸟类总数的51.2%,属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的有鸢、红隼等12种,属广东省省级保护的有苍鹭、大白鹭等23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有黑翅鸢、蓝胸秧鸡、黑尾塍鹬、小青脚鹬、半蹼鹬共5种,世界濒危物种有小青脚鹬和半蹼鹬共两种。
候鸟“中转站”
“每天,在汕头澄海区义丰溪口、六合围,潮阳区西胪、三屿围,濠江区苏埃湾,龙湖区新溪,金平区牛田洋等地的滩涂红树林、水草地及河口水域地,经常可看到成千上万只水鸟在这些地方栖息、觅食甚至产卵、育雏。”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程师蔡乙辉向记者描述他多年来的见闻。
在南澳岛,每年各种海鸟从日本、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等地翩然而至,几万只海鸟让海岛显得格外热闹。去年海鸟的繁殖旺季,仅每天聚集保护区核心区的海鸟达12万只以上。今年以来,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海鸬鹚和鹰类鸟等20多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纷纷飞临南澳主岛沿岸,鸟类之多、季节之早,为历年来所少见。目前,南澳已成为130多种海鸟栖息、60多种珍贵候鸟繁衍的“安乐窝”。
在牛田洋辽阔的田野和海面上,只见数不清的白鹭、水鸭等正在“自娱自乐”,好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在牛田洋鱼塘边,可以看到候鸟们正引颈高歌。“这里的环境很好,我们可以放心地养鱼虾,根本不用担心污染问题。”站在鱼塘边的黄伯一说到鱼塘养殖,显得很兴奋。“现在,‘绿色’牛田洋引来了万千候鸟,市民特别喜欢到这里观光、游玩,这得归功于当地政府对环境的保护。”广州军区牛田洋农副业基地主任田国营欣喜地对记者说。
林金灶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在汕头已深入人心。如今,各种候鸟已经将汕头当作南来北返的中转站,这些人类朋友的到来,给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头带来无限的生机。”
链 接
何为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米的滨岸海域。广东省共有湿地186.4万多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10.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