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3天的东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于今天下午隆重闭幕,大会将选举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市人民政府市长,并表决了关于“六个报告”的决议草案以及其他决议草案。
12日上午,东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395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50名社会各个阶层人士获准旁听会议,其中5名外来人员是首次参加旁听。会上,东莞市长刘志庚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十五”时期的工作,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2006年的工作意见。会议后,各代表团审阅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东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及《东莞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根据有关规划,2006年是东莞市政府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
数字东莞
经济:生产总值达2182亿元
“十五”期间,东莞市经济年均增长20.2%,2005年东莞市生产总值达2182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经济总量增长预期目标。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3.3万元。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年均增长26.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37亿元,5年翻了1.2番。三大产业比例从2000年的3.2:54.9:41.9调整为1.0:56.5:42.5。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5年,东莞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4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236亿元,“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从60.3%提高到70.8%。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倍。2005年出口总额409亿美元,5年翻了1.3番。
民营经济迅速壮大。5年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36万户,2005年总数达32.2万户,注册资金535.4亿元,私营个体经济缴纳各项税收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18.8%。5年新组建私营集团有限公司44家。??
生活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9842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5年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42元,5年年均增长7.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7.7%,5年下降4.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2辆,5年增加32辆;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总使用面积42.7平方米,年均增长6.9%。
“三位一体”的城市框架初步拉开,“一网两区”建设初具规模。5年新增公路352公里,新改造公路211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235万吨。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综合指标88分,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