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任务就是顺应民意亲善朝鲜”
早报特派记者 俞懿晗
对李在祯的采访约在下午5点(3月6日)。他的助手说,那是“李主席下班前惟一比较空的时间”。偌大的办公楼里显得有些空荡荡,但从助手接待宾客的繁琐礼节来看,李在祯还是保留着过去一丝不苟的议员做派。
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到卢武铉总统的“和平繁荣”,所有延续至今的对朝理念都抹不去李在祯的身影。虽然他的对外身份是韩国民主和平统一咨询会议(ACDPU)副主席,一个没有实权的在野学者,但他的实际影响力却远远超出普通的总统顾问。
李在祯自称“为政府和民间充当桥梁”,言语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对于自己如何向韩国民众“推广普及”政府的对朝政策,李在祯坚持要把这个逻辑倒过来讲:“在对北(朝鲜)态度上,青瓦台(总统府)的政策应该根据民间意愿来制定或调整。怎样和朝鲜沟通,要让民众说了算。”
拟建第二个开城
东方早报:开城工业园区今年3月首次对外国媒体开放,韩、朝政府是否打算把它打造成南北经济合作的“样板”?
李在祯:开城工业特区的发展迄今势头可喜,堪称成功。这种南北合作的模式已经获得充分认可,我们希望它的经济效益能有长足进展。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筹划第二个“开城”。目前正和朝鲜商谈选址等细节,希望能尽早启动另一个南北合作工业园区项目。
目前韩国政府确定的对朝五大新经济合作项目是:农业、水产业、林业、轻工业和矿业领域。其实我个人也很看好旅游业。因为25%的韩国人都是从朝鲜过来的移民,他们很想念故乡的亲人,总是期待着回去看看。
东方早报:为了实现南北“经济合作、共同繁荣”,韩国政府近年来提供了许多慷慨援助,比如今明两年通过世卫组织援助朝鲜2005万美元。您认为这是值得的吗?
李在祯:经过4年的了解与沟通,这已经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根据今年1月韩国发展银行的调查报告,朝鲜和韩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差35年。此外,作为“兄弟”和“邻居”,帮助朝鲜是我们的责任。其实朝鲜经济的平稳发展也能为我们和整个东北亚带来益处,实现共同繁荣是我们长期的目标。
东方早报:您认为普通韩国百姓也能接受这个观点吗?
李在祯:其实这个观点本身就反映了民意。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到各地搜集老百姓的想法和呼声。大部分韩国民众都希望能和朝鲜加深交流,为他们提供帮助。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是通过民意来实现的。
改革的最大障碍在能源
东方早报:能否谈谈朝鲜经济改革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
李在祯:如果说什么阻碍了朝鲜经济发展,我想能源应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从冷战至今,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朝鲜几十年。朝鲜的基础能源供给,如石油、电力和煤炭等,都有缺口,几乎每份经济报告都会提及“能源危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交通、农业和工业尤其受到影响。
韩国一直希望能在电力供应上为朝鲜提供援助。在说服朝鲜返回六方会谈的过程中,我们早就提出了对北供应200万千瓦电力的提议,目前仍在进一步磋商中。这也是我们2006年的一项重大计划。不过我们还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朝鲜的电力系统必须升级才能使用韩国供电、其他基础设施也要配套,所以要先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东方早报:韩国学者常提及中国对朝鲜的“巨大影响”,中朝合作的优势是否困扰着韩国?
李在祯:去年(2005年)韩朝双边贸易是1千万美元,我们觉得已经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了。但中朝贸易的数字呢?16亿美元。这是无法比较的。正如在六方会谈中,我们看到,中国也在发挥最积极的作用。在我看来,要帮助朝鲜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中、韩进一步增加对朝贸易投资。
东方早报:如何评价从“阳光政策”至今,南北关系的进展?
李在祯:朝鲜目前还未开放国门,但种种迹象显示,其各层面的经济因素都在逐渐发展。与此同时,南北关系也出现大幅缓和,其中最显著的是,军事紧张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去年为庆祝“6·15宣言”发表5周年,韩国民间交流团第一次获准到平壤观看庆典。
■李在祯
在韩国政界,现年62岁的李在祯被认为是新千年民主党政府一系列缓和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政策的主要缔造者。李在祯不仅与前总统金大中有着30年的亲密友谊,还先后帮助金大中及其继任者卢武铉成功竞选总统。2003年,因受腐败案牵连,李在祯辞去公职,不过,在韩国学界,李在祯仍然凝聚了极高的“人气”。(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