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4月13日电记者何伟报道:4月的第一个周末,四明山镇的村民早早吃罢晚饭,到镇礼堂去占个好位子,观看浙江宁波余姚市艺术剧院制作的滑稽戏《还是调解好》。节目是村民从长长的节目单中“点”的,而剧院是通过竞标出演的,“买戏”的钱则是政府出的。 依据这种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宁波市在农村构建起了以戏剧、电影等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农民为主要目标的文化产品市场化供求体系。
该市去年启动了“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活动,一年来共放映电影1万余场,演出戏剧1100余场,活动遍及全市近百个乡镇2000余个村,吸引农民800万人次。
宁波市政府首次对“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活动实行政府采购,改变了以往资金直接拨给文化部门、由文化部门自行分配的做法。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向全国公开招标。今年2月,宁波市公开向社会招标演出剧团、电影放映队和剧目、影片,市内63家电影放映队和宁波市、浙江省及安徽、江苏20余家国有、民营剧团参与招标。中标的演出单位凭演出回执单申领财政专项资金,每场戏剧可获补贴3000元,每场电影补贴150元或100元,其他不足部分由镇(乡)补助解决。
农民不仅免费看戏看电影,而且还可以自己选择节目单。各个行政村可选择中标单位中的任何一家签订演出、放映协议,并约定演出剧目和放映影片及价格等。“点菜”方式一改过去的演出“强迫看”为现在的“主动看”,把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电影和戏剧送给农民。
政府把扶持资金拨付与演出放映质量挂钩,多演(放)多补,不演(放)不补,引导剧团、放映队提高艺术和服务质量,为剧团和电影公司带来了活力。到去年年底,大银幕在农村普遍采用,35毫米放映设备代替过去的16毫米放映设备,成为农村电影放映的主要工具。为了更好地送戏下乡,一些剧团还专门配置了便于移动的“舞台车”,车身展开就是一个90平方米的舞台。去年,宁波市三个剧团到农村演出的场次达365场,放映和演出过的行政村有2147个,占全市实际可提供放映和演出场所的行政村总数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