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863计划领域,将成为浙江民间资本的下一桶金。”近日,在由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共同举办的“浙江民营企业参与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座谈会”上,专家和企业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但浙江民企要想在这个富矿里掘到真金纯银,还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继续深深地“挖井”。
国家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实施20年来,已经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批高技术产业生长点,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并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863计划也并非“高不可攀”,除了少数尖端科技之外,它更有大量需要进一步产业化的成果。
一边是高尖端的科研成果,一边是资金充裕、机制灵活的浙江民营企业。相互对接,就撞出了火花。浙江自2003年开展民营企业与863计划对接,三年共促成对接项目36项,总投资23亿元,其中2005年11月,就有16个项目对接,总投资达到了12亿元。,我省民营企业与863计划成果对接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多种,除了技术转让之外,还有采用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
但由于863计划的“尖端”,就造成了“高身价”,863成果在浙江各种媒体上发布了1000多项,与成功的对接数相比,成果与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果说863计划是一个个“金娃娃”,民企把它抱回家让它长大成人,还需付出很多很多。浙江悍马实业集团与中科院遥感所对接的“遥感图像数据处理技术”,及公司研制的8000万像素的数字航空摄像相机,目前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公司目前投入2000余万元。但要达到产业化规模,还需投入3000万元。企业很难融资贷款,只有用传统行业的利润来反哺高科技项目。
863计划成果往往是实验室成果,距产业化还很远,企业在将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中,还必须购置高昂的设备等。由于技术的尖端,已有的检测设备等基本上被国际巨头垄断,所以就连检测仪器都要自己设计自己研制,花费巨大的人才和财力。
就研究成果在产业化转化方面,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晓波。他认为,要建立中间的技术环节———工程实验室。这个工程实验室要比上游开发更接近市场,但是又比生产厂家更接近技术。同时,要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让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高科技项目,并且有一个好的退出机制。
座谈会上,传出了一些让人兴奋的消息。国家科技部正在牵头成立一个引导基金,用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进入高科技领域。另外,我省也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进军863计划等高技术领域的政策措施,浙江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已经成立。同时,省科技厅正在与风险投资机构、有关商业银行进行协商,拟建立科技项目产业化投融资服务平台,让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863计划成果转化项目作出更大的支持。浙江省首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开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也标志着我省在综合利用科技资源、完善中间环节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记者吴幼祥通讯员吕国昌林建萍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