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昨日,“边疆老师”一事余波未了,当事网站、“心守家园”的法律顾问发布律师声明,谴责冒充“边疆老师”制造爱心陷阱的不良网友。到昨日为止,部分捐赠图书已退还捐助人。
部分图书退还捐助人,部分将转捐
昨日,据四川大学志愿者小胡介绍,广东方面的图书接收人称,他接到他的上级--理工大学某志愿者的通知,终止了接收捐助,他们在校内收到的100多本书都已退还给捐助人。
昨日,“心守家园”四川工作组义工称,“王东阅览室”项目终止后,接收到的书比较多。他们只能选择其他需要的地方捐献,现在还没有想好发到哪些地方。
目前,“心守家园”已经将此事的发言权全权委托给家园的法律义工、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魏汝久。昨日,记者在“心守家园”论坛上见到了这份律师声明:有关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诱使他人作出相应的回应行为的做法是一种欺诈行为。这一行为已使心守家园义工和心守家园网友受到了一定的经济和名誉损失,行为人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见证了一系列重大网络救助事件的“天涯社区”工作人员徐娟说,虚假慈善信息伤害了网络,更伤害了慈善事业。
调查:“虚拟慈善组织”的现状与尴尬
有人提出,假如有人在第一时间对“边疆老师”的IP地址进行核实,完全可以狙击虚假信息。对此,“心守”志愿者称,所有的志愿者有自己的工作,以业余时间做慈善事业。而只有论坛坛主一人有管理员权限,如果他不在线,就无法对会员的IP进行核实,这是没能第一时间狙击“边疆老师”的主要原因。知名助学网站“山那边”的志愿者们告诉记者,核实IP只是最初级的把关。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志愿者还要对受助人的情况进行核实。但信息调查由志愿者网友承担,费用自理,这是大多数民间助学网站一个无法回避的麻烦。
据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人士介绍,严格地说,只有福利机构、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才是合法的接受社会捐助的机构。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社会捐赠没有经过该渠道,而这些志愿者为慈善做了大量的实事,但管理权限也非常模糊,国家对此的法律依据滞后。
成都团委的人士界定“心守家园”的志愿者们为“虚拟慈善组织”。据成都市团委志愿者工作部介绍,团委专门成立了“志愿者工作部”指导和规范这些“虚拟慈善组织”的工作,此前他们不知道有“心守”,现在团委将马上主动和“心守”联系。
本报记者龙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