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焦点工作室 综合报道
位于新疆东南的罗布泊曾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当年楼兰人曾在湖边筑起10万多平方米的古城。
业已干涸的罗布泊形如一只巨大的人耳,被称为世界“旱极”,对于研究揭示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干旱区的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由于罗布泊极端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历史上许多探险者在那里殉难或失踪。
中国科学探险队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
一支科学探险队4月13日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今日一早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认定新的发现是否确为彭加木遗体。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曾发起并组织了大规模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进入罗布泊地区次数最多的夏训诚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伙伴。
4月13日,中国沙漠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目前还不知道那具遗体是否就是彭加木同志。不过根据发现的地理位置分析,距当时彭加木同志失踪的地点不远。”
将通过DNA测定干尸身份
此次在彭加木失踪地附近发现干尸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董治宝研究员。他去年冬天在那里野外考察时,在一处偏僻的沙窝里发现这具干尸,旁边没有任何衣物或其他物品。
根据国家关于科学考察的规定,科考队在发现人类尸体等遗迹时,必须维持原样,在原地妥善保护,不得随意移动。因此,科考队决定,做好位置标记,撤离发现地,等春天气候条件允许时再次进入。
夏训诚说:“彭加木同志离开营地时随身携带两台相机、一只水壶,穿着一双翻毛皮鞋。这些物件是确定遗体身份的重要证据。”他说:“我们这次还将对发现的遗体进行采样,在找不到其他证物的情况下,将通过DNA测定,比对彭加木同志亲属的DNA信息,从而确认遗体的身份。”
当年彭加木失踪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曾组织3次大型搜索行动,动用十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但除了发现脚印外,始终未能找到有关彭加木的其他线索。
失踪处找到大白兔奶糖糖纸
“彭加木失踪对中国科学界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呀。”回忆起同事彭加木,72岁的夏训诚眼里满是泪水。
夏训诚告诉记者,1980年那次科考,也就是彭加木失踪的那次,彭担任科考队队长,他是副队长。
1980年5月初,彭加木率20个人赴罗布泊科学考察,大本营设在新疆农垦总局米兰农场。他带领4名考察队员,乘坐2辆汽车,从米兰出发,计划绕罗布泊1周后返回。考察途中,他们迷失方向,而且断油断水。“在科考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严重缺水。彭队长为了给大家找水,只身前往罗布泊深处。”夏训诚说,“当时,我们组织了多次寻找,只是在一个地区,找到了彭加木留下的上海产大白兔奶糖糖纸,再没有其他物品。而顺着留在沙漠中的脚印寻找,找到了脚印的尽头,也未见他的影踪。”
近些年来,寻找同事彭加木,成了夏训诚最大的心愿。直到现在,他手中还留着彭加木生前在罗布泊内休息时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中的彭加木正坐在一处沙包前,喝着水,目视前方。
焦点背景彭加木失踪
彭加木是30岁以上的中国人熟悉的名字。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队在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
1980年6月23日,新华通讯社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新闻:“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失踪,已经第7天没有音讯……”
焦点关注26年前彭加木失踪的两种可能性
1 被流沙掩埋
1980年6月16日晚到17日上午,罗布泊刮了一场8~10级的大风,黄沙滚动,天昏地暗,沙丘形态不断随着主风向前推进。有关气象站资料表明,当天确有大风记录。7月10日当搜救队第三次寻找时,在库木库都克南缘,发现了6月16日科考队捕获的小野骆驼尸体,已深埋在流沙中,仅露出一条腿。小野骆驼体积比一个人体积要大得多,彭加木晕倒在地后,被移动的流沙掩埋,可能性较大。
2 被雅丹包松土掩埋
在库木库都克附近,分布有数百个大小不等、高低不一的雅丹土包,这些土包是由比较坚硬的粘土层和疏松的细沙层交互组成的,由于受到风的吹刮作用,疏松的沙层极易吹蚀,经常发生崩坍,在考察期间,科考队曾数次见到这种现象,而且伴随有阵阵“轰轰”声。彭加木那天外出时,为防太阳曝晒或躲避风沙,可能在雅丹土包处藏身休整,最后为雅丹土包疏松的崩坍物掩埋,一般很难发现。
给上海同行的最后一封信
彭加木失踪前曾给时任上海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组副组长的陈作义,发出了最后一封信:
我们在五月三日出发到南疆考察,五月九日开始进入湖区,一个七人的探路小分队带上四大桶水、二大桶汽油、一顶帐篷、粮食炊具等物,自北往南纵穿罗布泊湖底。
进入湖区的第三天,遇到盐碱皮(盐壳),汽车轮胎被锋利的盐晶块“啃”去一小块一小块的,无法继续前进。而所带的油、水又已消耗不少,只得原路返回。
在山里常常找不到路,在湖里则是一望无边,没有一个定位前进的目标。这两天正在准备,再度进入湖区,纵贯罗布泊,希望到达阿尔金山前。打算后天出发。我们将在六月底前结束这一阶段的考察工作。信是请人带到有居民点的地方发出的。
一九八〇年.五.二十八于罗布泊西北部山前的一个营地
焦点分析 探险队如何进罗布泊
通常有两条线路进入罗布泊,一是西线,即从新疆库尔勒地区向东南;一是东线,即从甘肃敦煌向北再折向西,此次验证干尸身份的中国科学探险队选择了东线。
4年前,本报记者季颖曾沿东线进入罗布泊边缘。这条线路三分之二是沙漠公路,车辆从敦煌向西行50公里,在阳关古迹附近折向北方,进入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大约开行100公里左右,便来到玉门关。从玉门关再折向西面,约100公里后是“魔鬼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这里常年在凛冽的西风侵蚀下,丘陵被切割成奇形怪状的“雕塑”,电影《英雄》的部分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从“魔鬼城”往西,便是罗布泊荒原。没有路、没有水源、没有人迹。这里距彭加木失踪的罗布泊核心区库木库都克只有几十公里,探险队将不得不主要依靠步行。预计最快可在2天内抵达彭加木当年的失踪区域。
焦点链接 当年彭加木失踪后部分新闻报道一览
今天上午,本报记者 找到了1980年六七月间的老报纸,翻开那些泛黄的纸张,当年彭加木失踪前后的情景又依稀浮现在眼前。
1980年6月24日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
摘录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5月初率二十多人的科学考察队考察罗布泊,6月17日出去找水时失踪。从19日到23日,乌鲁木齐部队和人民解放军派出10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到罗布泊地区寻找,还没有发现彭加木下落。
1980年6月25日党中央关切彭加木的下落
摘录 彭加木失踪后,党中央和有关方面极为关怀,就派出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搜寻做了具体批示。现在搜寻进入第八天,仍无下落。
1980年6月26日彭加木失踪前已率队穿越罗布泊,失踪九天仍无音讯
摘录彭加木在失踪前,已和他率领的考察队从北到南,行程七十多公里,成功穿越罗布泊的湖盆。这是历史上科研人员第一次穿越湖盆。至25日,彭加木失踪已经九天,仍然未见踪迹。
1980年6月27日彭加木家属飞抵乌鲁木齐
摘录 彭加木的爱人夏叔芳及子女等一行四人,乘坐飞机抵达乌鲁木齐,了解彭加木失踪详细经过。
1980年6月30日寻找彭加木的部队发现线索
摘录寻找彭加木的部队在离库木库都克以东十五公里处,发现了地上有人坐的印子和一双脚印,旁边有一张糖纸。表明彭加木有可能在此休息过。
1980年7月7日人民解放军分东西两路,二进罗布泊寻找彭加木
摘录 人民解放军东路从甘肃敦煌出发西进罗布泊洼地;西路从罗布泊地区附近部队驻地出发向东寻找彭加木。
1980年7月17日彭加木失踪一月仍无下落
摘录彭加木失踪已经30天,经过地面和空中配合寻找,仍无下落。目前,东路的寻找队伍已经撤出,西路的寻找队伍仍在作最后的努力,继续寻找。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