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彦刚)针对今年开学以来,我省各地中小学陆续发生1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情况,4月14日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召开全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紧急部署全省中小学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8方面原因导致集体发病
记者了解到,我省先后发生的学校卫生事件,在教育部、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指导和配合下,相关传染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绝大部分已经扑灭,少数住院学生病情稳定。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敬军在讲话时说,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处理的结果看,学生群体发病涉及的病原包括腮腺炎病毒、痘病毒、风疹病毒、上呼吸道感冒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王主任分析近期学校群体发病的原因时认为:中、小学生成长期正是身体免疫功能健全期,学生免疫力尚未健全;学习生活居住密度太大,每班少则60人,多则90人,通风不畅;学习压力过大,疲劳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学生群体抗御不住疾病的流行;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营养跟不上消耗,抗御不住疾病的流行;开学后新型病原的流入,学生寒假后复校,往往会将学校所在地没有、但老家存在的病原体带回学校,因学校所在地学生缺乏对其的抵抗力;春暖花开,过敏源增多;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容易感冒;学校卫生工作薄弱,学生自我卫生习惯差8方面原因是导致集体发病的主要原因。
600人以上学校须设校医
为此,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立勋分别代表我省教育、卫生管理部门在会议讲话中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防病的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制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明确校长是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设立疫情信息员,600人以上的学校必须设立专(兼)职校医,认真落实学生卫生晨检制度,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工作、防止疫情传播蔓延。对被隔离或休学治疗的传染病患者要求复学,必须持医疗机构治愈诊断证明并经校医查验后方可复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体育运动,坚持每天开窗通风,勤晾晒被褥,讲究卫生、合理饮食。
发现疫情1小时内必须上报
要快速、积极应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学校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卫生、教育部门,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救治工作。对不及时、瞒报、漏报、误报的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相关领导人责任。
开展学校环境卫生大整治
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学校内外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做好防鼠灭鼠工作。保持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卫生、不留死角、彻底消除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隐患。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内外饮食摊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强饮食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教育,坚决取缔各种无证饮食摊点,防止因周边环境不良引起食物中毒及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防止有毒物品混入食品(如野蘑菇、洋金花、蓖麻子、河豚鱼等),坚决杜绝学生因误食有毒物品中毒事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