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去年我们的种植面积是8040亩,今年是1.1万亩。”3月29日,罗甸县栗木乡乡长陈先富兴奋地告诉笔者,他们乡的杂交玉米推广已逼近90%,这意味着该乡山地产粮量将达到40万公斤以上。在罗甸农业部门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上,笔者看到,像栗木乡一样迎接山地产粮大翻身的乡镇还有许多。 粗算一下,2006年该县计划实施的18万亩杂交玉米,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6300万公斤以上的粮食收入。
“为了这一天,我们探索了好几年。”罗甸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欧天彪说。
按照常理,要提高粮食产量,对于广大石山区来说,途径大概只有三种,一是开荒扩大种植面,二是增加农资投入,三是提高科技含量(比如引进良种,推广良法种植)。对于罗甸这种生态脆弱、陡坡地比例大的喀斯特山区以及当地现有的经济条件,选择走第三条路已成为必然。
考虑到罗甸当地百姓的综合素质,罗甸走了一条“良种选择为主,科技投入为辅,实现山地粮食高产稳产”的新路子。
在经过多方考虑比较后,该县农业部门于4年前初次从广西等地引进了几个杂交玉米品种,在平岩等乡镇进行试种,随后几年,试种面积逐步扩大到60%乡镇的不同土块。
与此同时,该县农业部门还派出有关科技人员对试种品种进行跟踪监测与示范指导,不断地进行科学对比,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并于2003年选择了其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稳的几个品种在罗甸进行推广。到2005年,全县的杂交玉米的推广面积已达到10万亩,遍及该县90%以上的乡镇。
农民得到的实惠进一步证实政府的引导取得了成功。今年,该县将试种成功的杂交玉米扩广面提高到18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部分乡镇基本达到了普及水平。当地干部群众将该县的这一“大动作”比喻为“种子革命”。
为了推动这场“种子革命”,罗甸县从一开始就已经形成了全局联动、各尽其职的局面。据统计,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县就先后有上百个单位深入基层,为农户送去农药种子与技术资料。县国税局等单位组织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农民施肥、播种。县扶贫部门还大胆地对一类村推广杂交玉米与脱毒马铃薯种植实行“借种子种,收后再还种子”的方法,帮助和鼓励了部分贫困农户搭上粮食高产的“快车”,该县农口其他部门或派出技术人员蹲点,或加大“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3月29日,笔者在摆贡村看到了村支书任永俊正带领着群众在地里种植杂交玉米,他说村里今年有85%以上的土地都种了杂交玉米,他自己家就种了4亩地。当问到他们会不会担心因管理不善造成减产时,任永俊自信地说,去年他们村试种时,乡里来的技术员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管理。接着任支书告诉说,种下玉米后,他们就要修整猪圈和沼气池了,秋后,全村正准备用收获的玉米养一批猪,好好地发一笔“猪财”。
作者:郭其昌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