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二、矿产资源
2005年,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其中能源矿产40处,黑色金属矿产3处,有色金属矿产44处,贵金属矿产11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处,化工原料矿产5处,建材非金属矿产52处,水气矿产7处。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铝土矿、铅和金资源储量增加,铬、铜、锌、硫铁矿、磷和钾资源储量下降。
2005年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行业标准发布实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大庆油田深部勘探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稳步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积极探索构建中央与地方各负其责,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公益性与商业性有机结合的地质工作新体系。全面系统分析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提出重点加强勘查的矿种、地区,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初步查明全国危机矿山资源危机程度和资源潜力,试点项目取得较好找矿效果。下达了第一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计划。
截至2005年底,颁发勘查许可证21824件(新发9282件)。其中石油天然气300件,煤层气60件。颁发采矿许可证92582件(新发16820件)。其中石油天然气采矿权41件。20个省(区、市)开展了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出让探矿权554件,出让价款10.43亿元。28个省(区、市)开展了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出让采矿权13227件,出让价款39.49亿元。2005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206件,涉外采矿许可证187件。
云南、内蒙古、新疆、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吸引外商投资勘查取得新的成效。河南洛宁沙沟西银铅锌矿、贵州锦丰金矿等项目外商勘查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在我国从事矿产勘查开发的国际矿业企业已经超过80家。同时我国企业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
2005年我国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万吨,水泥亿吨10.60亿吨。西部石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利用展开。
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继续增加。其中原油进口12682万吨,铁矿石进口27523万吨,锰矿石进口458万吨,铬铁矿进口302万吨,铜矿石进口406万吨,钾肥进口917万吨。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产能相对过剩,矿业企业利润下降。大多数矿产供需渐趋平衡,天然气供应出现短缺状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