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2006年4月15日播出节目《读书郎为何采茶忙》,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季节,在农历清明前到谷雨这段时间也正是采茶最集中的时候。 而且那天记者在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茶场采访时,却奇怪的看到了不少学龄儿童也在采茶的队伍当中。
车黎 记者:
你几年级了?
小学生1:
三年级。
记者:
我看看你采的茶好吧。告诉我,几年级了?
小学生2:
六年级。
记者:
你们这有多少个同学,知道吗?几个年级?
小学生3:
三个。
记者:
三个年级,哪三个年级?
小学生3:
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
记者:
我现在就是在青山茶场,我手里拿的这个盒子是一个酒盒改装而成的,每个酒盒上面都挂着这样的绳子,在这里的每一个同学脖子上面都挂着一个这样的酒盒,他们挂在脖子上然后直接进行采茶。像我手里这个盒子是这个小朋友的,她告诉我们从上午六点半采到现在,她现在采了这样大概不到一两茶,而她将一直采到十一点半才行。
解说:
这些孩子都是来自距离青山茶场一公里左右远的青山镇青山小学的学生,共有100多名。本该是上课的时间,而这些小学生却在这里采茶,那么这片茶园是属于谁的?茶场为什么找这些学龄儿童到这里采茶呢?我在山下找到了茶园的老板陈仁旺。
记者:
这些学生来了几次了?
陈仁旺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镇青山茶场老板:
来两次。
记者:
一共来了两次?
陈仁旺:
我们采了一个月茶,他们才来了两次。
记者:
那他来你们是通过学校叫他们来的吗?他们是怎么到这儿?你们是怎么协议的呢?
陈仁旺:
他们有时候以春游的形式,学生来采茶来瞧瞧,看看。
记者:
来瞧瞧。
陈仁旺:
嗯。你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
解说:
老板说孩子们是来春游的,但是孩子们却说他们到这里采茶并不是第一次了。
记者:
你采了多少天茶了?你知道吧。
小学生4:
六天。
记者:
你们采了多少个半天了?
小学生5:
连这一次是十一。
记者:
第十一个半天?
小学生5:
嗯。
记者:
是谁让你们来采茶的?
小学生2:
校长。
解说:
连续这么多天来采茶,显然孩子们并不是来春游的。随后我们找到了在采茶现场的一位老师,他则对孩子们来采茶的行为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
刘浩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青山镇青山小学教导主任:
主要是从学生体质上考虑,现在学生体质是越来越差,像上山采一些茶叶主要是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吧。再一个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课,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是吧,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解说:
参加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当然是需要的。然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采茶确实属于正当的社会实践的话,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学校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记者:
占用了这么多正常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勤工俭学,是这么规定的吗?
伍玉友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青山镇青山小学校长: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是把每个星期的两节劳动课集中到一块来开展这个社会实践课。
解说:
然而,我们随后在三年级的课程表上却没有看见社会实践的课程。
记者:
对,你看我怎么没有看到有呢?
伍玉友:
我们这最后没有填,下午三节都是这个活动课,社会实践课。
记者:
这没有写上去。
伍玉友:
实践活动。
解说:
说是上劳动实践课,但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校一二年级的孩子明显没有劳动能力,可也被学校要求参加了几次采茶,采茶时间同样是从早上六点半到十一点半,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站立采茶,加上山上天气多变,七、八岁的孩子根本无法承受。
记者:
采茶叶累不累啊?
小学生6:
累。
记者:
怎么个累法?
小学生6:
辛苦。
记者:
为什么呢?
小学生6:
采茶叶的时候天上好晒人。
小学生7:
有时候太热,有时候太冷了。
记者:
一个七岁的小朋友也应该和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课吗?
伍玉友:
现在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记者:
七岁的小朋友就要连续工作劳动四节课,晒着太阳劳动四节课,你觉得这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你也觉得这是合乎规定的。
解说:
对于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家长也有意见。
学生家长1:
因为这天气热啊,有时候冷啊,有时候热啊,孩子容易感冒,所以这个不愿意采,耽误上课啊,有时候成天地采。
学生家长2:
我们的孩子回来说小孩干干活倒是可以,但是他这次确实有点太多。
记者:
太多了你觉得。
学生家长2:
有点太勤了。
记者:
家长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
伍玉友:
你问完了吧?
记者:
没有问完,对不起。家长怎么看这个事情?找过他们了解情况吗?
记者:
家长赞不赞成,既然对学生这么好的话,赞不赞成他们来进行开展社会实践?
解说:
在家长们看来,学校这种超常时间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一种托词,那么真正是什么原因让学校不惜接连十余天的上午停课让学生采茶呢?
原来每年的春季,从农历节气清明节前到谷雨是采摘茶叶的黄金时间。由于茶叶生长的特点,如果不在这短短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及时采摘的话,这些茶就失去了市场价值,因此这段时间是茶商们一年中最缺人手的时候。
刘浩:
我们这个地方比较穷,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去务工去了。
记者:
还有妇女啊那些,不少妇女。
刘浩:
妇女现在也忙农活去了,忙着种那个稻田。
解说:
而学生们这时候参与采茶正好可以充当大量的劳动力。在这个茶场的工作间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记录本,上面记载了青山小学的孩子们来这里采茶的情况,从2月25日到4月10日总共有九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参加过采茶,记录本上详细的记录着每一个班级每天采摘茶叶的重量。
记者:
为什么你看每个人多少,每个班的多少两都记得这么清楚?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青山茶场工作人员:
我们必须要记得这么清楚。
记者:
为什么呢?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青山茶场工作人员:
有时候万一的话,校方将来的话搞一点奖励。
解说:
尽管茶场不愿意说明这个笔记本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追问下学校说出了这里面的秘密。
刘浩:
我们一方面教学经费困难。另一方面呢要想办法,设办法还帐,对不对,现在没办法,也不允许向学生收费,对不对,学校非常困难,所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劳动,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另外还要还帐。
记者:
也可以给学校补贴一点。
刘浩:
对,对。
解说:
原来学校组织学生采茶主要是为了创收,那么这些孩子究竟能够给学校创收多少钱呢?从学校自己做的记录来看,学生们不仅是在青山茶场,也到附近另外的一个松岗茶场采茶。到4月10日为止至少停课了11个上午参加了采茶,采茶总计500公斤左右,按照事先协议好的每斤芽头16元,芽叶8元的价格粗略估计,也为学校创收接近一万元。而青山茶场所出产的这种信阳毛尖质地上成,价格不匪,也为茶商们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效益。
记者:
这茶是什么茶?
陈仁旺:
毛尖。
记者:
这是毛尖,是吧?
陈仁旺:
嗯。
记者:
这茶能卖到多少钱一斤?炒好之后。
陈仁旺:
几百块钱一斤。
记者:
几百块钱啊?
陈仁旺:
还有上千块钱一斤的。
记者:
这也是你们茶场采下来的是吧?
陈仁旺:
对,对。
解说:
然而这样的经济效益却是建立在学生们牺牲了大量的学生时间和付出了艰辛地劳动换来的。为了保证学生们的采茶速度,学校还给各个年级的同学下达了相应的任务量。
解说:
老师给你说过要采够多少钱的?
小学生7:
50元。如果茶叶采少了,老师还罚写小字。
记者:
如果什么?
小学生7:
脏活、重活让你干,采少了。
解说:
这样学生辛苦多日不仅得不到一分钱,还要为完不成任务担惊受怕,对于这样所谓的社会实践,他们都非常有意见,却又无可奈何。
小学生8:
我们到学校是学习不是采茶。
学生家长3:
农民啊,当然是让他上学,不情愿让他去采茶。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交给学校去了,由学校管,对吧。
小学生8:
年年都是这样,习惯了。
记者:
喜欢了。
解说:
正如这位孩子所说的这样,让学生采茶是产茶区的一种惯例。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茶场的老板都会打学生的主意,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今年,也不仅仅是这一所小学。
我们随后到镇上的另外一所中学去了解情况时,奇怪的是学校却以种种理由不愿意打开校门。
记者:
有人吗?
解说:
守在校门口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学校里一直都是空荡荡的,本应该上课的学生都到哪里去了呢?镇上一家杂货铺里的学生家长告诉我们,这个学校初一、初二的学生都被学校的包车统一拉出去采茶了,每次一去就是一整天,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学生家长4:
六点多钟回来。
记者:
六点多钟回来啊?他们多少人去采啊?
学生家长4:
他们起码好几个班吧。
解说:
像青山镇的这些学校组织学生在上课时间采茶创收的行为在罗山县究竟有多普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记者:
您觉得这个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有没有权力说让学生来承担这个义务,来帮学校来解决这样的困难呢?
肖文华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镇教育体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没有这个权力。
记者:
既然没有,但实际情况可能在下面到底发生了多少,你们有没有打算进行调查和了解呢?
肖文华:
准备了解一下,调查了一下,落实一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然后呢采取一定的措施。
演播室主持人: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是必要的,但是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用,甚至希望靠学生挣钱来为学校还债的社会实践课却变了味,走了样。在学校里,孩子是绝对的弱势,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家长们对学校的决定也很难说不,所以孩子才成了学校的创收工具。需要警惕的是以社会实践课为幌子,为学校创收的现象也许还不止这一家。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并欢迎您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