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曹燮文/图
淘并快乐着
周末清早,泉州后城还罩在一片薄雾里,清净寺大榕树下的古玩街上,许多人影在昏暗的晨光里晃动着。大多是经营古玩和工艺品的摊主以及一些赶早市的淘宝族。
在古玩圈内人士眼里,那也叫赶“鬼市”。 古董行自古以来都不兴打假,识别真假新旧全凭眼力。尤其对瓷器,更要在充足的光线下才能识别清楚,否则很容易买到“打眼货”。而在古玩圈这种独特的“赶早市”,很可能成为诱惑玩家“走眼”的陷阱。
虽说那些摊主卖的工艺品居多,而古玩也以仿品为主,但其中也不乏真品。因此,对赶早市的人是种挑战,对他们的眼光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摊主在为玩家提供练眼机会的同时,偶尔也可以挣些钱。而那些玩家由于花钱不多,哪怕买错东西,也还是乐此不疲的。在古玩界那叫“花钱买经验”的事多着呢。那过程是玩家都要经历的。
赶早市的人眼里只认玩家。他们认为,专家空有理论,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当他们站在实物面前时,就会显露出不知所措。玩家花钱买到经验后,他便会牢牢记住,其中的奥妙。摊主是研究玩家的心理学专家,如果卖的东西全是新货,玩家连续遭遇打眼货后,就会信心受挫,锐气大减,这样前往光顾的客源就会渐少,生意冷清,早市就很快散场。因此精明的古玩商总会想出对策,在高仿品中,不时夹杂着几件真品,不断吸引着买家。真假混杂的好处在于,用事实证明:东西并非都是新货,要说所有都是老古董,那也不切合实际,现在哪里寻得到那么多的老东西啊。
精明摊主练就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只要玩家从他摊前转两圈,从对方的眼神和问话方式中,他就能看出是刚入门的“生手”还是“老手”,是买主还是观光客,包括对方想要什么,个性特征他都能了如指掌。
买家和卖家的博弈
后城的收藏街摆古玩摊的一般分为三派:一为江西南昌和景德镇人,以卖瓷器和瓷片为主。特点是好瓷器价位高,但假瓷片也不少;二是从事工艺品经营的河南人,严格意义上,他们还不能称为古玩商,但其中有小部分在从事古玩生意;三是泉州德化人,他们卖的大部分是德化本地窑口所产的白瓷,新旧夹杂,价位不高,多数为本地民间收购的完整器和本地窑口的瓷器残片。
在后城古玩一条街,摆古玩摊的有七八十位。当中有些摊主逢周五赶漳州古玩市场;逢周六赶泉州后城早市;而周日则赶福州花鸟市场。
在赶早市淘宝的人当中,也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类是泉州本地开古董店的老板,出来捡些好卖相的东西,以增加店里货柜上的品种,只要货真价实即可成交。
第二类是中年妇女,她们砍价的功夫和耐心都很好,当她们买到东西后,细心地用报纸层层叠叠地包好,便带回家洗干净,收藏或者用作家装,有时也会寄在当地人开的古董店销售。
第三类是从晋江、石狮、惠安等地赶来的淘宝族。他们或三五成群,大部分是单位的在职人员,也有少数退休老人。他们从古玩市场买回东西后,送到北京潘家园或福州的古玩市场卖出,挣取地方差价。这些人眼力好,出手快,有行内人称之为“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