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该不该在乎外国人的眼光”(之三)
就“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五十个地方”评选活动而言,我相信评选的初衷确是为了向外国人宣传、介绍中国的景点,与“争宠”、“巴结外国人”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 不过,这只能说是代表组织者的想法,评选最终是要由读者、网民来完成的。到底他们在投票时,是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选,还是以想象的外国人的眼光来评选,显然是没有人能左右,也是无法统一的。所以,虽然说这个评选的主体始终是中国人,但“外国人”分明始终若隐若现地存在于评选之中,并可能影响评选的结果。
事实上,这并不重要。评选只是形式,即便没有这次评选,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当然不限于景点),就和中国人如何看待外国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外国人的眼光”。景点评选何其多,大多数我们都会一笑置之,为何这一次引起口水无数,不能不说与“外国人”有关。说得更直接点,是某些景点的落选让部分中国人感觉受到了“羞辱”,没有了面子。所以,如何看待外国人的眼光,我宁愿把它理解为如何看待中国人的面子。
中国人要面子据说是出了名的。面子意识之所以根深蒂固,主要是因为身边存在着别人的眼光。如果没有了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当然也就无所谓面子了。别人的眼光有两种,一是称赞的,一是批评的。被别人称赞当然是长面子,而受到别人批评,一般而言也就失了面子。所以国人多喜欢称赞而害怕被批评。不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乃人之常情。即便是西方的经典管理学理论,也把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看成是人的正常需求,是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等需求之后的自然反应。
爱面子愈深,则怕丢面子愈盛。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为怕丢面子而强辩、狡辩,就没有必要了,到最后还可能丢了更大的面子。回到“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五十个地方”评选,中国人评也好,外国人评也罢,上榜就上榜了,落选就落选了,找出差距也就是了,何必非要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太过在意“外国人的眼光”,只能说是不自信的表示。很多时候,别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别人的眼光里虽然没有称赞,却也未必就意味着批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人早就说了,道理就这么简单。道理大家都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心平气和地对待别人的眼光,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像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说到底,还是能不能放下面子的问题。
刘楚汉(江苏大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