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有耕地1000多万亩,是麦豆主产区,其中大豆800万亩,作物品种单一,适宜大机械的规模作业。然而,自1983年以来,长期使用小四轮耕作,黑河大面积土地呈现板结,犁底层浅,抗旱、抗涝能力差,影响农作物生长,严重降低粮食产量,直接减少农民的收入。 黑河市农机局局长朱运永对记者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发挥大型机械的优势深松土地,解决土地板结,黑河1000万亩土地,如果按亩增产50公斤,每年农民就会增加10个亿的收入。农机合作社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试点探索当年见效
北安市赵光镇北胜村是黑河市农机合作社的第一批试点,当年就见了成效。2004年9月22日,北胜村召开了全市秋整地现场会。通过算账对比,北胜村农机合作社机械深松新技术在全市推广,以深松为主的科学耕作制在连片整地上搞突破,黑河市当年就完成连片深松整地60万亩。
黑河市爱辉区北三家子农机作业合作社2005年9月20日组织1台佳联-1048型联合收割机赴俄罗斯跨国机收大豆,共机收大豆300多公顷,作业收入6万多元,纯收入近4万元,并签订了今年春整地1000公顷的作业协议。爱辉区坤站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具承包土地400公顷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合作社收入,收获大豆50多万斤,仅农机作业收入一项就有20多万元,为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探索一条新路。
截至2005年底,黑河市组建的18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总作业量达到120万标准亩,总收入达到1300万元,分红153万元,每股平均分红2元以上。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了所在村经济全面发展。三大收益实效惠农
黑河市重点依托农机大户、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联合体,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合作社采取自愿入股的股份制管理模式,谁入股谁受益,广泛吸引农民、村集体和社会资本注入,组建多样化的农机服务组织。他们采取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宜联则联的办法,扶持村集体、农机大户、社会投资为主体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实行统一停放保管、统一管理和作业指挥、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作业收费标准和结算、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保养和维修验收标准的“六统一”生产管理办法,开展各种作业服务。
农机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一是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全市18个合作社所在的行政村普遍实行了“五统一”的生产模式,即统一落实大豆种植计划、统一提供大豆良种、统一安排种植地块、统一落实标准化技术措施、统一进行机械作业。实现了连片种植、连片收获、连片秋整地。连片作业地块都在300亩以上,最大的连片作业面积达4500亩,有效地发挥了大型农机具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采取了新的运行机制后,在抢农时,争积温,建立土壤水库,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等方面农民收益颇多,每标准亩不仅节省作业费3~5元,而且使大豆平均每亩增产15公斤以上。18个合作社全年总作业量120万亩,为农民节省机耕费600多万元。
三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全市18个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所在村,农民从事畜牧、养殖、加工、运输和外出打工经商的明显增多,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据统计,18个试点村共转移劳动力4453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26%,共增加经济收入1750多万元。三年规划前景广阔
为了进一步扩大农机合作社,黑河市制定了《黑河市组建农机合作社三年规划》,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2008年要组建农机合作社154个,分三年完成,其中,2006年全市获得新建5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支持。其中省财政厅补贴组建44个,利用国家优质粮工程补贴组建2个,省农业开发办补贴组建6个。
目前,省财政厅补贴组建的44个合作社和利用国家优质粮工程补贴组建的2个合作社都已完成选型购机工作。4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共争取到组建专项资金3200万元,其中省财政厅投入资金3080万元,国家优质粮工程投入资金120万元。同时全市46个新建的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民自筹资金投入4540万元。今年,4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共购买大型农机具731台,配套农具43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91台。购买的农机具将陆续下摆到农机作业合作社,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