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克隆”造假法,具体是指作伪者在针对某件或数件名家真迹母本进行克隆性造假操作时,会视母本、自身能力与仿本赝制过程的具体情况作出或拼凑(不同母本中的内容)或删减(一母本中的部分内容)等等变通性的处理手段,企求使赝品达到“像”的外观并与被克隆母本的“表象”形成或多或少的差别。
“相对克隆”造假者通常会有以下操作手段;(一)克隆书法作品时,将通篇章法做重新编排或只“克隆”其中的部分文字内容,以求母本和伪本面目的不一致。(二)克隆画作时尽量删节题款的字数或在做伪题款时去克隆该名家另外一件操作起来显得简易的真迹画作中的题款。(三)对一件内容相对较丰富的画作只需“克隆”其画面的部分内容。(四)将同一名家不同的原作每件各“克隆”一部分内容,重新拼凑出一件成品来。(五)将伪本的幅面形式做成与母本的不同形状,如大小斗方形的可做成直条形或横幅形的,让“形”与母本有大的区别。(六)从色彩上做文章,如将纯墨色的“变”为有色彩(指墨色之外的色彩)的成品,或反之有色彩的“变”成纯墨色的。(七)有的时候造假者先是以“绝对克隆”法来操作伪品的,但可能成品中有某局部不甚接近于母本,经将漏洞大的部位裁减掉,也许更“像”一件该名家的真迹。
现在,在全国各地拍卖行中以上述“相对克隆”套路赝制的名家疑伪作品有许许多多,请看这三件具体的成品:
图1是广州某拍卖行2005春季拍卖会的一件署名周昌谷的成品,母本是周昌谷生前所创作的一件精品图2,故我一眼便认出它系疑伪性质。
注:本文中作为范例的名家赝品均取样本于全国各地的拍卖行并加用“疑伪”字样表述,说明皆是作者个人的看法。
(黄鼎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