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夏洛特讲那领养的故事
(2006-04-17 02:22:03)
郑丽军(杭州人,一年前移民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
去年夏天我刚到印第安纳波利斯(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不久,朋友莫尼卡就对我说,她的一个女友六年前领养了一个左眼失明的中国女孩,经过几次手术,女孩的义眼几乎可以乱真。 她的这名女友知道我来自中国后,非常激动,很想认识我。
于是三个女人就在咖啡屋相聚了。这是我和夏洛特初次见面。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面,熟悉起来后,问她是否愿意讲她收养中国孩子的事情,她欣然答应了。
夏洛特说,美国人领养孩子的主要原因是想成为父母,他们中有些人自己无法生育,有些人则是生有自己的孩子,但觉得爱心还可以给予更多的孩子。夏洛特和丈夫戴夫已有一个孩子,但想再要一个孩子时,她已经38岁。本想考虑试管婴儿,但她不喜欢药物治疗。于是想到了领养。
刚开始,戴夫并不想这样,但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在领养本国小孩和外国小孩这个问题上,两人达成了一致:其他国家的孩子更需要好的机遇开始新生活。
她说,当一些美国家庭决定领养孩子时,肯定会考虑孩子的肤色、种族、国籍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在她家里并不重要。她和丈夫戴夫刚开始决定领养俄罗斯儿童,但因过程不顺利,放弃了。随后又从危地马拉领养,因为她懂一点西班牙语,但她丈夫建议领养中国女孩,尽管他以往的生活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夏洛特的继母,却是一个台湾女人。她父亲去世后,夏洛特与继母失去联系。她觉得中国小孩,可以帮她再次与她生命中的一段经历联系起来,于是决定领养中国女孩。
之后,就是家庭背景调查了。然后就是层层审批。由于她与丈夫认为照顾有生理缺陷的孤儿也不是问题,于是就申请了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被领养儿童。他们被允许看到孩子的身体状况。她说,每当看到这些孩子的缺陷,就有一种心碎的感觉。
当看到女儿莎拉的资料和照片时,她与丈夫同时感到和她有某种强烈的情感联系。因为莎拉比自己的儿子还大,本想再看看别的孩子,但在等待期间,心里却一直在想她。最后决定,就让她做他们的女儿吧。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她如释重负一般。她说,当时的感觉,就跟当初自己怀上孩子一模一样。
当女儿到了他们身边后,他们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而他们自己也喜爱上了有关中国的一切。现在,她的女儿莎拉已经上学了,她从来没有因为来自中国及被领养而被取笑过。与她一起长大的那些孩子也非常喜欢他们举办的各种不同的有关中国的活动。这一切都让莎拉感到自豪。
夏洛特与女儿的故事还在延续。祝愿莎拉及其他所有被领养的中国孩子都在父母的爱中幸福成长。借用被美国人尊称为领养孩子的祖母霍尔特的一句名言吧:所有的孩子都是美丽的,只要有人爱他们。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