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离金融中心有多远?定位篇
编前语:广州离金融中心有多远?
“对广州金融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对广州金融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5万-10万元奖励”———今年开始,广州市将设立“广州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采取每年安排5000万元等一系列措施用于扶持广州金融业发展。
目前广州地区共有各类商业金融机构122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雏形业已形成。“十一五”期间,广东金融业要从金融大省转变为金融强省。在打造“金融强省”的背景之下,广州如何向“区域金融中心”迈进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地理位置和高素质人才等。广州产业门类齐全,商贸物流功能强大,经济腹地广阔,但仅有这些优势不够,要留住外资金融机构,还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会计、法律、咨询等),培育金融文化。我们推出的这组报道,将从定位、总部经济、人才、实力和广州价格等五个方面来梳理广州的金融环境,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快报记者 零时 通讯员 陆彬彬
从暗潮涌动到箭在弦上,广州建立金融中心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按照“十一五”规划,广州市在金融方面的具体城市定位将是: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2006年2月1日,广州市发改委经过长时间调研终于出炉了《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意见》,该意见则在4月14日经过广州市批准实施。这标志着广州市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一个区域一个金融中心?
“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不久前公开表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金融中心和全国最重要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活跃。广州的发展必然拉动泛珠三角各省区的发展,广东省应该支持广州金融建设。”
事实上,在华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的选择上,深圳市和广州市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广州和深圳的定位一直是这几年广东省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随着形势的演进,广州和深圳经济逐渐形成齐头并进的趋势,2005年广州和深圳的GDP分别为5115亿元和4927亿元,两地仅相差190亿元不到。
广东省金融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温镇西则认为:“广州的优势在于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很强的工业基础,发达的商贸物流业和发达的银行保险业。深圳的优势在于是毗邻港澳的经济特区,有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业和基金管理业非常发达。”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博士则认为,广州一直以来在金融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广州市银行业在华南而言尤其发达,存贷业务异常频繁,但证券和保险业相对其它城市而言,都不算发达。
广州缺少上市公司资源
“当年证交所没有放在广州,这让广州在留住上市公司资源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广州附近就有两个经济特区,在金融政策税收上广州并没有什么吸引的优势,特区的金融所得税是按照15%征收,而广州市按照33%征收的。”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奔向金融中心路上的两个大障碍。
彭澎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州缺少一个证券交易所是成为金融中心的最大不足,而周边就有两个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则是更大的威胁,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周边的两个证券市场———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应该尽力成为香港的一个金融承接点。这是错位竞争的要点。”彭澎说。建立上市融资直通车就是一个将资源最大化的不错选择,目前联交所已经在广州设立的特派员。虽然没有自己的交易所,但广州市目前还有一部分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利用“壳资源”鼓励公司上市,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上市的实体,也可以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
银行业是广州强项
华南地区的金融资源并不稀缺,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调配现有的资源并开发出新的资源。和周边的城市展开错位竞争,最后产生双赢的局面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深圳市省人大代表林娜则建议“利用深圳离岸金融业务的人才和经验优势,广深两地应该联手打造继上海之后又一离岸金融市场”。
彭澎认为,银行业一向是广州的强项,错位竞争首先要发展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所以除了在“金融开放年”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广州开分行、建立后台电子处理中心之外,广州市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日本、欧美的产业资本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广州。
此外,广州的资本流量很大,珠三角也是藏富于民的地方。如何在继续扩大银行业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调动民间资金是广州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建立民营银行甚至是盘活民间资本的一个不错的渠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在政策上达到一个公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经济特区的作用也已经显现了,现在都进入WTO讲究国民待遇了,何必在税收政策上还有区分。这是政府层面待解决的。”彭澎表示。
各有优势错位发展
有广东省金融研究人员表示:“广州可重点发展成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债券、外汇、期货交易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保险市场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商品期货中心和金融科教研发中心。”同时他也认为:“深圳可重点巩固和提高作为全国证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和风险投资中心的地位,争取国家支持建立金融期货交易中心,并成为金融创新中心和粤港合作示范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大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陆军教授认为,香港是亚太区国际性金融中心,深圳作为金融中心主要从事股票方面的交易,是筹资中心,而广州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则可以侧重银行票据、债券管理和基金管理,甚至可以考虑形成一个类似纳斯达克那样的场外交易中心。
广州优势
·银行业开放首批试点城市,大多数银行都在广州设立分行;
·是珠三角的中心,经济腹地广阔;
·经济实力雄厚,资金充裕。
深圳优势
·证券业发达,有深交所优势;
·具有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
·高科技产业发达,对资金需求量大。
[专家发言]直面两大难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彭澎
数据显示,2004年底广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已经超过了10000亿元。2005年底,广州居民存款余额也超过了50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00亿元。
我的基本看法是:广州拥有大量资金,何况周边的珠三角的资金量也相当可观,其次是广州是大区行所在地,也是外资金融机构进驻的重要据点之一,广州金融业与外界的联系正在加强;但是,从广州的融资结构来看,却是银行业发达,证券业和保险业较为落后,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因银行门槛较高、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不发达而一直处于较困难的境地。
我认为,对广州成为金融中心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因素:一是不仅没有证券交易所,而且邻近就有两大证券交易所,这种邻近既可能成为广州建设金融中心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制约因素;二是金融税收环境的不公平也是近期广州发展金融中心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特区的金融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而广州却按33%征收,这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政策导向,仿佛广州是建“制造业基地”、“车间”,而特区是建“办公室”,这种税收政策容易导致形成“大脑型”与“躯干型”发展模式的分工。
这是广州建设金融中心必须解决的两大首要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既然广州不太可能再设立证券交易所,那么就只能与邻近的两大证券交易所开展合作,发展联系,如香港联交所派驻特派员。广州要与世界各地重要的证券交易所建立良好的联系,使广州本地的企业更容易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同时也要争取成为这些证券交易所进入珠三角以及华南的连接点,当然与国内证券交易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至关重要。我认为,广州可以将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辐射的重要承接点和中转点来发展当做重要的战略措施,如此可以将广州的金融中心地位定位为“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对于第二个问题,要争取在WTO体制下、全球化背景下、全国市场一体化、国民待遇条件下形成同一条起跑线的竞争和发展格局。
广州强力政策营造金融中心
设立广州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广州金融业的发展,时间暂定为三年,该专项资金用于:对总部或地区总部金融机构新购置或租赁办公用房给予补贴;设立金融发展贡献奖,奖励对广州市金融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等。
成立金融服务办公室。作为广州市管理和协调金融事务的专门机构,并负责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州证监局、广州保监局、银行业同业公会、保险业同业公会、证券业同业公会建立金融工作联系机制,保持政府与金融界的沟通,协调解决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设立金融科研成果奖。奖励对促进广州金融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
建设信用体系。加快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将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海关、质监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鼓励金融人才在穗创业。通过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住房补贴、解决其子女入学入托、提供出国出境便利等措施,积极鼓励他们来广州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