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不会再选择主题公园,因为在我看来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都是大同小异,都有海盗船,都有过山车,乏善可陈,没有新意。”百领小雨如是说。
而在某网站工作、性格比较内向的莎莎则称自己同样不会在“五一”长假去主题公园,她说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主题公园就是比游乐园规模大一些、项目多一些、刺激一些,大多是些纯粹器械的游乐设施,令她害怕,她喜欢去那些可以让自己得到与他人不同体验的地方。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题公园经历了辉煌,其后又饱受萧条之苦。但有人称其现在又绽放了第二春———华南连续出现了珠海海泉湾、四会奇石河、紫金温泉、东莞粤晖园、增城白水寨等,本月上旬,广州更是热热闹闹地揭开了长隆欢乐世界的面纱。
“造园热”警惕重蹈覆辙
第一轮主题公园为何频遭“滑铁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遍地开花、题材雷同、粗制滥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了蹒跚学步的主题公园的夭折。
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1亿人民币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约10个月收回投资,这是国内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锦锈中华”诱人的经济效益让主题公园遍地开花。据统计,这期间国内主题公园投资约2500个,套牢资金1500亿元,其中7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20%勉强持平,盈利者不足10%,约有90%难以收回投资。但事实是,这一轮主题公园热普遍存在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问题。大多数公园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经验、游乐项目少、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跟不上、设备更新缓慢等原因而迅速死掉。
广东中旅一位负责人认为,主题公园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回头客,游乐项目更新是很重要的。主题公园游乐项目几年不更新,又没有策划一些主题活动,如民俗表演、民族风情展或者马戏节目,当然会被旅行社和游客遗忘掉。同时,主题公园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要真正拥有自己鲜明的主题特色,千园一面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专业人士告诫,主题公园投资者一定要审时度势,差异化经营,不要跟风而上,否则难免历史重演。门票难养乐园
业内人士分析,广州本土的主题公园不能走靠门票养活的老路,门票也难以养活和维持一个主题公园的发展,主题公园应寻找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主题公园不应只在门票上下功夫,以减价、打折来招徕顾客,而应开发其周边产品服务,形成文化产业链。
据悉,现有的主题公园,基本上沿袭风景名胜区的传统运营模式,即以门票收入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迪斯尼乐园的收入来源,包括门票、餐饮、商铺出租、具有知识产权的纪念品等,来自游客的购物和非娱乐项目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应为消费者创新”
而广州本土失败的一些主题公园在创意更新上就明显的不足。一位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主题公园设施十年都不更新,或者本来开业时有自己的镇园之宝———特色游乐项目,但是三五年后仍然以该项目为招牌,则失去了吸引力,自然被淘汰。这位负责人还指出,主题公园不主题也是一个问题,主题公园如没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就一个大型游乐超市的话,也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表示,主题公园不是单一的游乐场所,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群。一些著名的主题公园,实际上是影视、动漫等娱乐业的延伸。主题公园的发展,必须配以一系列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具备知识产权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业等。成功的主题公园应该有深入人心的文化内涵支撑,这种文化内涵为人们所认同。迪斯尼的成功就与它培植起来的米老鼠、唐老鸭文化等息息相关。此外,迪斯尼乐园始终坚持“三三制”建设,即淘汰三分之一的硬件设施,新建三分之一的新概念项目,不断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和设施,“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永远给游客以新鲜感。
有专家认为,目前,旅游界、投资者应该冷静思考中国主题公园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同时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