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翻山越岭去家访,一次次心痛:孩子们走的是一条怎样泥泞曲折的山道,孩子们的家是怎样一个清贫孤苦的家———夏佳佳
夏佳佳
男,浙江舟山人,1983年8月出生,浙江万里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2005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期间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获“优秀学生干部”等。
2005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黄桷湾村川安希望小学,服务期1年。2005年在四川团省委举办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感动”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黄昏,忙活了一天的夏佳佳,坐在满是泥土的操场上,望着孩子们留下的一个个脚印。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起身掸掸身上的尘土,大叫一声:“佳佳该吃饭了!”
只有山谷的回音。
这个一看就知是大城市来的男孩,毕业后本可以去法国留学、去美国过好日子的,却在西部空无一人的学校里度过了250个黑夜。
有人说,路是走出来的。而夏佳佳说,路是抉择出来的,他要选择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放弃留学去西部
被希望工程海报中的大眼睛女孩所打动,从小,夏佳佳就有一个西部梦。
去年4月中旬,他上网得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立即打电话报名。
决定遭到了在美国纽约开餐馆的母亲强烈反对:“到西部去,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帮助?”
母亲给他安排了两条路:一是9月份后和女友赴法国留学;一是在北京一家美资公司工作一年,然后去美国总部工作。
面对反对,小夏却铁了心,“我要磨炼自己,去西部同样有机遇。”
第一次被寂寞打倒
去年7月,小夏到四川服务地后,被安排到团县委工作,结果他婉拒好意,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岳池县罗渡镇黄桷湾村川安希望小学。
小学建在山头,没有水,下山挑水要步行3个小时,校舍破旧,但这都不是小夏担心的,他最害怕的就是每天下课后,学生和同事都回家了,一人坐在泥地里发呆,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和山峦,心底泛起阵阵空虚。
“我走了,佳佳,我会支持你的……”小夏到校的第一天,也是女友要出国的日子。挂下电话,他感到了寂寞。
5岁起我就一个人住
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小夏进行了家访。
第一天,他的家访对象是14岁女生唐海艳(特刊封面照片上的女孩)的家。
山路,只有一人宽,翻上翻下半个多小时后,一路泥泞,总算到了小海艳的家。进门,一片黑暗,已经破烂的电饭锅、用墨水瓶和稻秆做的煤油灯、满是蜘蛛网的房梁和墙壁……
“这里能住人吗?爸爸妈妈呢?”小夏惊讶极了。
“妈妈不要我们了,爸爸去外面打工了,5岁起我就一个人住……”小海艳一字一句地说。
小夏再也忍不住了,他忽然感到,在她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
这天是小海艳生日,小夏立即动笔在自己准备好的祝福卡片上写上:“生日快乐,夏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就不会孤独。”
接下去,他一次次翻山越岭去家访,他一次次心痛:孩子们走的是一条怎样泥泞曲折的山道,孩子们的家是怎样一个清贫孤苦的家。
他和孩子一样赤着脚,走在泥泞的山道上,一次次钻进茅草房,抱起可爱的学生们说:老师来家访了。
小学校里的“执行校长”
小夏是六年级的班主任,要教12门课,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5点半,九个小时一直有课。
“他真的很辛苦,农忙时其他三名老师都要放假回家种田,四个班级则都由小夏来上课,他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同事陈绍荣老师说,小夏很棒。
孩子们非常争气,2005年的罗渡片区期末统考中,小夏的班级平均分达到89分,位列整个区第一名,数学和语文的人均成绩比前一年上升了10多分。
为奖励这些孩子们,小夏步行下山,花了七个小时为孩子买礼物,举办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届文艺晚会。
对他来说,做老师收获的不仅是成绩单,也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陈老师说,因为整个学校基本由小夏来张罗,大家都叫他“执行校长”。
要努力赚钱修山路
过年了,小夏拿起行李回家,“小夏,能多留一年吗?孩子们都需要你,所以我来提前和你打个招呼。”送行时,陈老师的挽留令他很意外。
“现在才半年,这事还早着呢。”小夏回答,其实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没法再支持一年。
由于慢性胃炎和咽喉炎,短短一个半月的假期,小夏一个月在住院。医生建议他尽早离开西部,好好调养。
但他坚持回到了西部,如今距离一年的服务时间还有两个月,他说:“我会利用好这段时间,努力为孩子们多做点事。”
他准备利用暑假时间,到母校浙江万里学院筹资,修缮小学校的泥操场。
而夏佳佳更大的目标是,修好村里的山路。
“我并不是胡乱地说希望,我会把它变成现实。”小夏坚定地说。
他已对以后的人生进行规划,他想在服务期满后回宁波做外贸生意。
“对我来说,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用好钱,把山路修好,服务更多人。”夏佳佳说,志愿者虽然服务期有限,但精神是无限的,他会把这种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陈彦中
男,青田人,1983年8月出生,嘉兴学院临床医学专科毕业。2004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服务于遂昌县金竹卫生院,服务期1年。获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浙江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2005年丽水市优秀共青团员,服务期满后留在了金竹卫生院工作。乐意村民叫他“狗医生”他要留在山镇小卫生院
“狗医生”听起来不雅,却是陈彦中最喜欢的称呼。他说,每当乡亲们这样叫他,就感到特别亲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金竹卫生院有个医术高明、心地善良的年轻大学生。
“我这条路并没有选错。”说起服务欠发达地区这个决定,陈彦中没有后悔过。他说,其实农村医疗条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是硬件设施落后些,包括化验、检查、配药的所有程序几乎都由临床医生一人搞定。
“我们比全科医生更‘全科’!”他打趣着说。陈彦中说,他很多同学因为工作难找转行,即使在县级以上大医院工作的,目前都还没有获得处方权,能独立治疗病人的机会更少。而陈彦中到卫生院第三天,就在老医生的帮助下给骨折病人治疗。刚开始动手为病人包扎时很紧张,当病人拉着他的手说“谢谢医生,你包扎得很好看”后,陈彦中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很正确。
一个月后,他便独立值班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只要有村民被狗伤了,就必须要到他这里报到,“狗医生”的大名也由此而来。
陈彦中
说,他学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小毛病也要看医生。
6岁前,陈彦中一家住在农村,隔壁的大伯因为小病没在意,结果导致尿毒症死亡。他发誓,要改变农村的这些陋习。眼看着一年服务期到了,该县卫生局副局长以及医院同事纷纷挽留,希望他能留在遂昌县金竹卫生院,虽然家人反对,陈彦中还是决定留下。对于未来,他很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