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宏弢 岳增群 通讯员 贺茂凯 报道
本报枣庄讯 年初,峄城区榴园镇朱村74户村民上一轮承包的2500亩石榴园合同到期了,村“两委”决定重新划片延包,承包户由74户扩大到370户。尽管此时石榴价格比上一轮承包时涨了近20倍,但签订新一轮承包仅用了9天时间,秘诀在于所有承包程序全部民主化、法律化。
过去习惯于“自己说了算”的基层干部,现在办啥事都要集体研究、村民代表讨论、订个合同,按法律规定程序办事,这是峄城区实施农村“两个一”工程带来的变化。
为每个村培养一个法律大专学历的村干部,为每个农户培养一个懂法、用法的明白人。截至今年3月,峄城区342个行政村中,已有382名村干部取得了法律大专毕业证书,6.7万名村民通过了法律“明白人”结业考试,家有法律明白人的农户占到91.2%。
培养“两个人”,稳了一个村。去年至今,这个区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全区农村发生的民事纠纷,94.3%在萌芽状态即调解完毕;21个治安后进村全部达到了枣庄市建设平安村(居)验收标准。
在峄城,让法当家,依法办事已成铁律。“两个一”工程把法律交给农民,让农民掌握法律,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在这个区,100%的行政村设立了普法一条街,村村成立了由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村民代表议事会、文明理家考评委,村里的大事件件民主决定。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显著提高,牢记“两个务必”,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今年以来,全区开展了党员干部争做“六种人”活动,即尊重村民,做村民的“自家人”;亲近村民,做村民的“贴心人”;体察民情,做村民的“知情人”;反映民愿,做村民的“代言人”;维护民益,做村民的“保护人”;带动民富,做村民的“引路人”。这项活动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点评(峄城区委书记颜世昌):牢记“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在于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切切实实为群众着想,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通过实施“两个一”工程,全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初步收到了培养“两个人”,稳定一个村、保一方平安、促全区和谐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