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昨日下午,钱伟鹏在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与省内专家交流。林俊 摄
子仲姜盘。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动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这是以前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在现今无数商周青铜器中无一能媲美。
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某段历史时,常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文物往往都存放在国外的某个博物馆。10多年前,国家文物局在英国伦敦设立机构,专门回购、抢救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钱伟鹏就是当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之一。
昨日,钱伟鹏来长与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同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起海外“追宝”过程的种种艰难。“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文物大量地被抢劫、走私到国外,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才出现了文物回流的趋势。”钱伟鹏说。现在,他的身份是英国伦敦东方文物公司董事长,依然从事着将中国文物“回流”的工作。
为上海博物馆增添“镇馆之宝”
199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授权下,我国第一家以追回文物为任务的办事机构在英国伦敦成立。钱伟鹏解释说,之所以设在英国,是因为在英国的中国流失文物最多,同时伦敦也是世界上中国艺术品最大的集散地之一。
当时,工作人员常常开着车不停地奔走在英国的城乡文物交易市场,发现和及时购回有价值的中国文物,而很快,他们的努力就有了回报。
1994年,钱伟鹏在一名英国收藏家手中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子仲姜盘。子仲姜盘做工精致,铸造技术复杂,更重要的是,内壁铸有一篇6行32字的铭文,记叙在六月的辛亥这一天,一位贵族为其夫人子仲姜作了这件精美硕大的青铜盘,并希望其子孙能将此盘永远传用下去——“子仲姜”意味着是姜子牙的后人。“我推测,这件青铜器恐怕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孤品,立刻向国内做了汇报。”很快,上海博物馆长、国内青铜器权威马承源赶到了英国,“马馆长看了子仲姜盘后,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可收藏家开出的天价让我们望而却步。”幸运的是,在钱伟鹏的牵线下,爱国企业家香港太阳集团主席叶肇夫斥资1100万港币将子仲姜盘买下,并于1997年把盘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现在,子仲姜盘已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与英国文物商谈判追回长沙窑
瓷器是海外“追宝”者们与外国文物商、走私犯斗争的焦点。
1993年,钱伟鹏在香港发现了一批元朝的珐琅彩瓷器——这是一批足以改写中国陶瓷史的文物,此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珐琅彩瓷器也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珐琅彩工艺源于古代的波斯,其实是景泰蓝的前身。国家文物局立刻作出指示,要求钱伟鹏设法将这批文物弄回国内。“我和那名收藏家谈了很久,终于把价格从100万英镑砍到了80万美元,但是收藏家提出,要在七件中留下一件。”由于资金下拨延缓了几年,上海博物馆最后花了1000万元人民币将瓷器购回——有一部分资金是支付的利息。
1994年,英国警方破获了一起从埃及走私文物到英国的案件,警方在追查一名嫌疑犯时,顺藤摸瓜,意外发现了另一名英国文物商手中掌握有大量中国瓷器。这批瓷器共3800件,不少是出自著名的长沙铜官窑。都是近年来国内出土的文物,甚至还有出土时的照片,显然来源是非法的。国家文物局向钱伟鹏提出,至少要将其中280件较珍贵的文物追回国。钱伟鹏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与那名英国文物商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英国文物商终于同意将3800件瓷器全部交还给中国政府。
“两张机票钱”收回《乾隆起居录》
钱伟鹏说,很多文物常常是无意间发现的。一天,钱伟鹏正在办公,索斯比拍卖行打来电话,问他对几本古书是否感兴趣。钱伟鹏赶去一看,竟然是一套《乾隆起居录》,里面还记载了乾隆对一些重要官员的任命情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据了解,古书所有者的祖先曾经参与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从圆明园抢到这些古籍,但并不了解其价值,一直尘封在阁楼里。后人在整理阁楼时意外发现了这些书籍,拿到了索斯比拍卖行。拍卖行专家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介绍给了钱伟鹏。所有者也以为这些书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提出只要“一张机票钱”就可以了。当时会计不在,所以钱伟鹏表示“书先放在我这,肯定能保证你得到不少于一张机票的钱。”最后,这批珍贵文物仅仅以“两张机票钱”的价格就收回了国内,现在成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珍藏。
在办事机构4年任期满后,钱伟鹏继续留在英国,从事海外“追宝”的工作。10余年来,钱伟鹏经手收回国内的文物超过10万件,故宫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反映八国联军侵华的明信片、元朝青花瓷……“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可文物古迹是文化的载体,文物上附着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通过这些文物,才能了解那些时代的各种信息。”钱伟鹏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