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18日电(刘国贤 刘延凤)为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山东省乳山市城关中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1+2”导师制,收到了良好成效。
“1+2”导师制就是要求每一名教师负责帮扶2名“特殊”学生,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以及困难帮解,促进学生最优发展。
在机制的保障上,他们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公开选聘导师制度,采取自我申报、级部推荐、领导审核的方式,择优选聘了74名德育导师,并采取学生自选的方式,与148名学生结为帮扶对子。二是建立两项档案:要求每名导师建立辅导工作档案,对辅导的内容、方法、体会及效果进行全程记录,学校每月举办一次导师研讨会,交流经验,反思不足,确定改进措施。同时,要求导师为每名“弟子”建立“受导成长档案”,发现、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辅导方式,巩固辅导成效。三是建立“导师”评价制度。将导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纳入业务考评,并实行单项考核奖励,以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辅导的方式上,主要推行两项机制:一是将周一和周五定为受导日,要求导师采取“面对面”的谈心方式,与受导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二是要求导师在辅导过程中要采用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消除学生发展困惑,化解学生生活、学习困难,使其真切感受父母般的温暖,朋友般的真诚。
在帮扶的目标上,他们从学生的品行、学习、生活和心理四个方面,对帮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要求导师落实“六个一”的帮扶目标:一是每周至少与帮扶弟子进行一次促膝谈心,发现问题,倾听心声,树立学生奋进的信心。二是每周为受导学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展现成功的机会,送上一句激情励志的“寄语”或“名言”,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三是每周发现、表扬帮扶学生一个优点,计入成长档案,每月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通报。四是每月引导帮扶学生习得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或行为习惯。五是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学生的发展情况。六是每学期至少为受导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难题,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