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是地道的杭州人,四十出头,早已成家立业,当上了父亲。可他却拿他67岁的父亲一点办法都没有,“父亲”这个词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徐先生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收入不高,一家人过得很清苦。
在徐先生的印象里,父亲在外人面前,总是和蔼可亲,保持一个老师的儒雅和风度。 关起门来,父亲的脾气就大了,尤其是对自己的三个儿子更是不留情面。
徐先生是老大,小时候因为家里口粮不多,每天都觉得很饿。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多吃几口,就会被父亲一顿好打。有一次就因为一个馒头,被父亲打得牙齿出血。事情过去都三十多年了,但徐先生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我爸一点都不喜欢我,他常跟外人说,大儿子不要读书,没有出息。”每次听父亲这样讲,徐先生都很伤心。
长大了,懂事了,徐家的三个儿子,一个个都有了自己不错的事业,可父子关系却不见好转。“单说我每次打电话回家,我爸的态度,就很让人寒心……”每次徐先生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父亲接的,父亲要么说“不在”,要么说“打错了”,有几次索性挂了电话。
徐先生问母亲,母亲也只能说:“他就是这样的脾气,你不要和他计较”。可是怎么能不计较呢?徐先生多希望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可父亲一直避着三兄弟,徐先生也有两年没回家过年了。
徐先生很想问父亲: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记者手记:听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说想得到父爱,开始多少觉得有点肉麻,但听完之后,心里挺难过的。我也曾试着找徐先生的父亲谈谈,可惜找了几天都联系不上,只能作罢。
我想,男人对于情感的表达,难免会比女人来得内敛。当年经济那么困难,父亲作为一家五口的经济支柱,他的艰辛可想而知。身为教师,很容易会把读书摆在第一位,儿子不爱上学,老爸生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我猜,徐先生多少也遗传了父亲的倔强脾气,两人越闹越僵,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来也只能劝徐先生常回家看看了。至少在短期内,这比指望父亲向你低头更现实些。
(记者洪叶实习生李琳玲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