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黄河小浪底和三门峡库区周围,桃花红、杏花白,春色无边。在这样的季节里,变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黄河支流,位于我省境内的南侯沟流域和亳清河流域里,道道山梁植被增加,条条沟坝锁住泥沙,垣面上果林丰茂,田野中水渠流畅……这很大程度归功于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从2003年起,我省利用国家农业综合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对两大流域中的15条小流域进行治理。比较而言,该项目涉及的地域仅在芮城、平陆、闻喜、垣曲四县境内,国家投资金额每年只有500万元,省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也只有150万元到200万元,是个小项目。但是它指向明确、任务具体,有效控制了库区周围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三年的治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53.5%,年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平方公里5752吨减少到4065吨;项目区土地利用率由43.5%提高到88.3%,农林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5%、93%、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867元增加到2005年的1437元。项目区的农民说:“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好事!”
实施项目的干部说:“小项目有了大作为!”
与水利发展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我省,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无疑是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与水利建设相结合,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平陆县常乐镇北张村地处丘陵垣面,耕地长期缺乏灌溉,生产发展缓慢,2004年以前,该村人均收入一直难以突破800元。去年,项目开始治理村庄附近的北张沟,投资30万元在沟底建成高18米的淤地坝,阻拦沟底的泉水及雨季洪水,年蓄水达到10万多立方米。建设淤地坝的同时,项目在蓄水处建成一座小型提水设施,将拦蓄的泉水提上垣面,供村民灌溉使用。去年秋季,该村的500多亩果园得到灌溉,苹果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亩产量由15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价格也一下子翻了一倍,村民人均收入随之上升到1100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今年在垣面上铺设水管,把村里的水浇地面积扩大到700亩,并决定结合节水措施,再发展1000亩经济林。这样的例子在项目区很多:项目为平陆县东滑村整修梯田900多亩,当年投入使用。闻喜县石门镇利用项目治理后交沟建起的“人字闸”,发展800亩涌泉灌,为农民长远利益打下基础等等。对此,北张村党支部书记苏艳丽说:“项目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开好了头!”
与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蓄水保土、造林绿化与当地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经济林草,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2005年,闻喜县石门镇的薄皮核桃种植面积猛增到2000多亩。县水利局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结合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战略,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晋龙1号薄皮核桃,在农民的麦田里进行间作,将管护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今年,这些核桃树已经开始挂果,到盛果期,亩产值可达到2500元以上。该县桐城镇白土沟的水保治理,则通过另一种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由水保治理大户承包村民的千亩低产坡耕地,每年给村民提供每亩135公斤小麦或等价货币,同时吸纳村民进行林木栽植和管护,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此举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目前,该村村民多数在外打工,有50多名劳力在项目区从事林木管护,月工资从400元到700元不等。
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先生在我省作报告时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它以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效应影响深远。从闻喜县横榆村西的山头四望,沟梁山峁上密集的树坑被地膜覆盖,在阳光下繁星点点,蔚为壮观。专业队用地膜覆盖了30万株树木幼苗的根部,使它们在缺水的干石山区能够吸收到更多水分,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农膜的费用共花去上万元,闻喜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吕士学说:“和增加植被带来的成就相比,1万元花得值!”平陆县靖家山5000亩封禁林区内,松林茂密,草木旺盛。置身林区,虽然肉眼无法穿透土地,但从湿润的空气中,人们似乎能感觉到树木正在涵养着水分,气候正在因此改变。目前,闻喜、平陆、垣曲、芮城四县共完成封禁管护面积1.6万公顷,机械围栏25公里,植物围栏20公里,为大自然修复自身植被提供了广阔空间。行程八百里,翻越数重山,记者见证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为生态环境带来的改善,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机。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库区小流域,目前的治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可喜的是,随着项目的继续实施和项目资金的逐年增加,满目青山、良田沃野将成为现实。本报记者武俊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