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人用于安放骨灰盒,但魂瓶残破内无骨灰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 汤晶晶)昨日记者从增城博物馆等单位获悉:目前市考古人员在省道S119线荔城至新塘改扩工程沙窖段内的老虎岭、庙岭、石坟山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了6座古遗址、古墓葬及一批先秦时期的石器、陶器,精美的汉代与明代文物,为增城考古提供了近年来数量最多的文物实物素材。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石坟山地段挖掘出一座东汉砖室墓及两座明代灰沙墓(代号为M1墓与M2墓)。其中两座明代灰沙墓同向东,冥堂同为环首拢山平面呈“Ω”形,考古专家初步断定其当系家族墓。
M1棺室灰沙为椁,棺木已朽,仅见棺钉,随葬器物有银簪4根、银耳坠2件、铜镜1面、银指环1枚。记者了解到,其中的铜镜直径16厘米,为典型的明代仿汉镜,保存完好、质地坚硬、文饰精美,是广州地区近年考古发掘所鲜见的。
而最令考古人员感兴趣的是:M2墓中除了棺室外,其西端南侧还有一“魂瓶坑”(即专门安放骨灰盒的墓坑)。“魂瓶坑”打破棺室坑,坑底卧置一釉陶残缺“魂瓶”。据了解,“魂瓶”一般都是要端立坑中,且内藏骨灰,但此处“魂瓶坑”内为什么“魂瓶”仅剩瓶口?骨灰被谁拿走了?是不是先前有人盗墓?目前考古学家仍没能揭开其谜底。
考古人员在老虎岭一带也发掘了两座墓穴。其东南坡顶为汉代砖室墓一座,但已严重被毁;而在其南坡顶则是一座西汉土坑墓。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在该西汉土坑墓中发现了一皿铜卮。据悉,古代人用的“卮”就相当于现代人用的杯子。而此前,广州地区汉墓出土的“卮”都是陶制的,从未有过铜制的,该铜卮为考古学家研究西汉史提供了新线索。图:棺室上方为“魂瓶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