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录历史
为了给那些用暴力胁迫自己的“问题少年”交钱,一个11岁的孩子3年没有吃过早餐……一份权威部门的调查问卷显示:大约40%的在校初中男生和小学男生受过高年级孩子和社会“问题少年”的欺负,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家长和老师面前:在“校园暴力”的阴影下,怎么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11岁孩子3年没吃过早饭
3年来,彤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他们劫一次,每次劫钱的数目都在20元左右,钱少了就要挨打。
今年11月,在郑州市某小学的办公室,拉开儿子彤彤的上衣,何燕已经泣不成声。上小学四年级的彤彤在上学路上被高年级的孩子拦住劫钱,因为带的钱少,被那些孩子一阵拳打脚踢,彤彤背部成片青紫。
何燕告诉记者,彤彤在家是个听话的孩子,早饭也一直吃得很好,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彤彤却突然提出家中的饭不好吃,让父母每天给他3元钱出去吃早饭。因为工作忙,何燕和丈夫也没多想,就把钱给了儿子。从此以后,彤彤就很少在家吃早饭,何燕也照例会给儿子吃早饭的钱。
但前一段时间,彤彤的爷爷、奶奶搬过来一起住,老两口感觉孙子在外面吃早饭,营养和卫生都无法保证,想让彤彤在家吃,但彤彤仍坚持要出去吃。“我就是觉得外面的早饭好吃!”一次,因为奶奶坚持要让他在家吃早饭,彤彤竟然把碗摔了,彤彤的“任性”让一家人感到很奇怪。
何燕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每天早上儿子都要往书包里装一个馒头。不喜欢在家吃早饭的儿子为什么还要装个馒头?细心的何燕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丈夫,联想到儿子半夜里常说梦话,两个人决定跟踪一次。
跟踪的情况让两个人大吃一惊:早上离开家后,彤彤并没有到附近的饭店吃早饭,而是径直向学校走去。就在距学校不到300米的地方,几个吸着烟、个头比彤彤高的孩子拦住了彤彤。彤彤从口袋里掏出钱交给他们,其中一个孩子摸了摸彤彤的头,又轻轻拍了拍彤彤的肩膀,然后示意彤彤上学去。
看到这一幕,何燕夫妇怒不可遏,冲了上去一把抓住了那帮孩子:“你为什么打我儿子!”“我们是同学,闹着玩的。”“那你为什么向我儿子要钱?”“我借他的!你问他。”吸着烟的孩子指着彤彤说。彤彤点了点头,那帮孩子趁机挣脱何燕夫妇,跑了。
在何燕夫妇的追问下,彤彤哭着向爸爸妈妈说出了真相,原来劫钱的都是学校高年级的学生。3年来,彤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他们劫一次,每次劫钱的数目都在20元左右,钱少了就要挨打,为了交钱,彤彤只好撒谎说要到外面吃早饭要钱。
“前两天,我在家吃饭没有钱,他们就打我,逼着我到校门口的商店去偷东西。上学放学时,我最怕碰上他们了。晚上我总是梦见他们打我……”彤彤哭着说。
未成年人安全让人忧
36.9%的初中男生被欺负过或被劫过钱,6.8%的初中女生也有过这种经历。
一份“学校未成年人安全状况调查问卷”的综合结果报告,摆在了记者面前,这是河南某教育机构不久前在部分小学和中学进行的一份无记名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按照初中男生、小学男生、初中女生、小学女生的分类,共4个小组进行。
问卷的第一个题目是:“你被高年级的学生或被社会上的孩子欺负过、劫过钱吗?”调查结果为36.9%的初中男生被欺负过或被劫过钱,6.8%的初中女生也有过这种经历;在小学,这种情况更严重,被欺负过或被劫过钱的小学男生比例达到了47.4%,在小学女生中,比例也达到了11、9%。还有56.8%的初中男生、34.2%的小学男生、29.5%的初中女生和15.3%的小学女生亲眼目睹过别人被打或被劫钱。
如此多的孩子都经受过这样的侵扰,那么侵扰孩子的人又是谁呢?“欺负、恫吓你的人是校内同学还是校外其他人?”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24.3%的初中男生和34%的小学男生认为欺负自己的人是校内同学;17.1%的初中男生和19.1%的小学男生认为是校外同学;21.6%的初中男生和15.8%的小学男生认为欺负自己的人是“不上学的坏孩子”;有32%的初中男生和25.5%的小学男生不知道欺负自己的人的身份。
校园的部分孩子和比例不小的辍学者成了最大的施暴者,而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在外受到欺负后,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调查问卷的第4个题目是:“学生上学时,你觉得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题目给出了3个答案供选择:a.被老师批评;b.被爸妈打;c.被同学长期欺负心理受到伤害。49.5%的初中男生、43.9%的小学男生、54%的初中女生和55.5%的小学女生都选择了c。
“你曾经为受别的孩子欺负而苦恼过吗?”40%的中学男生和46%的小学男生都选择了“苦恼过”,而33%的初中女生和小学女生也选择了“苦恼过”。
尽管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郑州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情况还属于比较好的,但调查的数据还是让不少教育界人士感到了忧虑。
郑州市教育局一位领导认为,这份调查不仅显示了中小学里面校园暴力存在的严峻性,更让人清晰地看到这种暴力更多来自于校园学生和社会上的未成年人。
“父母打骂孩子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但这份调查让我们看到有这么多的学生在默默忍受比父母打骂孩子更严重的侵害。”河南阳光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华说,“以往我们都强调对‘问题学生’的保护,却常常忽视受害孩子心理因此产生的影响,要知道,这种暴力侵害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
校园暴力是股”暗流”
81%的初中女生以及80.3%的小学女生都认为”对于校园暴力,还有很多东西大人们都不知道”。
调查的第5个题目是:“假如你被人欺负、劫钱,你觉得最有用的办法是什么?”在调查结果中,49.5%的初中男生和53.5%的小学男生选择报告老师,而只有19.8%的初中男生和22.8%的小学男生愿意告诉父母。
一个中学生告诉记者,学生们出于自尊心和其他原因的考虑,都不愿承认自己受过欺负,更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我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告诉别人自己受欺负了,显得自己多没本事、多丢人呀!”这个初二的学生说。
对于发生在校园的暴力,家长和老师知道的究竟有多少?还有多少被孩子视为“秘密”的事情大人们根本不知道呢?对于这个问题,78.4%的初中男生、80%的小学男生和81%的初中女生以及80.3%的小学女生都认为“对于校园暴力,还有很多东西大人们都不知道”。孩子们的心中究竟还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一个校园就是一个江湖。”一个初中生告诉记者,在很多学校中,都有一个被称为“老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高年级的,往往在社会上认识很多会打架的人,学校里也会有几个不爱学习整天打架的学生常围绕在他身边,学校很多的群架也都是由“老大”发起组织的。“老大”,是同学们对他既讨厌又害怕的“尊称”。
学校中真有“校园老大”吗?在针对“校园老大”的调查中,69%的初中男生和78%的小学男生认为,“校园老大”在许多学校都有。“这是一股可怕的‘暗流’,校园暴力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警惕。”郑州大学法学教授刘德法如是说。
学校无奈校园暴力
学校无权开除刘刚,也无权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甚至连”刘刚是个坏孩子”也不能公开说。
我们可以勇敢地面对一个成年的犯罪分子,但我们又该怎样面对一个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呢?调查显示,受到欺负,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告诉老师,但这样做会有用吗?
彤彤被劫钱的事情被何燕夫妻发现后,气愤不已的何燕立刻找到校方反映。校长把欺负彤彤的其中一名学生——刘刚找来。校长拨打刘刚父亲的电话,可一直没有人接听。
“偷东西是他自愿的,我没有逼他。”刘刚当着彤彤的面不屑一顾地说。何燕的丈夫气坏了,冲上去就要打他,何燕和校长死死地拉住了他。没想到,刘刚竟然对着何燕的丈夫也操起了板凳:“我犯法了,有派出所。你打我试试?”
刘刚的话提醒了何燕,抢劫钱财总是犯法的吧。何燕夫妇来到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问完情况后,遗憾地告诉他们,抢劫钱财的确是触犯刑法的行为,但因为刘刚的年龄还不到14岁,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派出所只能对他批评教育,而没有办法对刘刚进行任何处罚,刘燕夫妻唯一的权利就是向法院起诉,要求刘刚的监护人对给彤彤造成的伤害进行民事赔偿。“按照法律,不到14岁的孩子不负任何刑事责任,拘留刘刚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派出所民警无奈地说。
不能把刘刚抓进去,学校能不能把这种威胁其他孩子人身安全的学生开除呢?何燕夫妇又来到学校,强烈要求学校开除刘刚。“我不仅没有权开除他,而且连罚他站的权也没有。”校长告诉何燕,根据规定,学校无权开除刘刚,也无权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甚至连“刘刚是个坏孩子”也不能公开说,学校想把他送进工读学校,但刘刚的家长坚决不同意。校长告诉何燕,刘刚的父母离婚了,刘刚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刘刚的所有行为在他奶奶眼里都是对的,所有的事情都和老太太“说不清”。
“我的孩子就这样被他们白白欺负了吗?你让我的孩子今后怎么上学?”当着记者的面,何燕失声痛哭起来。
据了解,类似彤彤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学校都有。河南省教育厅一位领导苦笑着说:“许多家长都希望学校和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可学校和老师又有什么办法?教育部门能有什么办法?”
孩子们希望警方介入
不少孩子都工工整整地填写上了”加强管理,以保证青少年的安全”、”便衣警察应常去校园转转”之类的话
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一位家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武术训练班学习跆拳道。一天,正在值班的他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班里有个学生欺负他儿子,他儿子一脚把那个学生的腹部踹伤……这位家长急忙赶到学校,最后向那位学生的家长道歉,还赔偿了医疗费。
要么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要么担心孩子欺负别人,据了解,很多家长都存在着这样的担心。
就在彤彤被劫事情被发现的前不久,省内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件,学校里,一名学生因不堪长期忍受高年级同学的欺负,从家中拿了一把尖刀,捅入欺负他的那个孩子的心脏……
该如何对付那些“屡教不改、欺负别人的同学”呢?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初中男生和83%的初中女生认为应该把那些学生“开除”或“把他们送监狱或工读学校”,只有19%的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同意把他们“留在班中,大家一起帮助他”;而在小学中,41%的小学男生和49%的小学女生选择把他们“留在班中,大家一起帮助他”。“帮助别人让别人和自己进步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但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就会发现,帮助和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一位中学老师分析说。
另一名老师认为,这种调查结果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这些“问题学生”在学校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他们在学校称王称霸,另一方面他们却受到同学在班中强烈的排斥和疏远。
不能打,不能骂,不能开除,又没有法律规定该如何惩处这些屡教不改、威胁他人的“问题少年”,如何教育这些“问题少年”,让教育部门和公安人员感到空前为难的同时,也让学校的孩子们感到了困惑。无助和无奈中,他们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了警察叔叔身上,在孩子们的心中,警察永远是对付坏人最厉害的英雄。
“你是否认为公安局应当开通一部热线电话,专门处理学生被打或者被抢劫的事情?”在这项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有必要”和“应当开”,而在建议和要求一栏中,不少孩子都工工整整地填写上了“加强管理,以保证青少年的安全”、“便衣警察应常去校园转转”之类的话。
校园暴力已经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忧虑,图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文中涉及的当事人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