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士将12万元卖房“中介好处费”存入银行时,存折被犯罪分子偷偷调包,钱打入了“克隆”户主姓名的“假”存折。唐女士事后发现,犯罪分子办理存折使用的假身份证上,除了姓名和她相同外,其余信息一概不符,甚至性别都写着“男”。 “银行审核时怎么连男女都分辨不清?”昨天上午,她以银行监管不力为由,起诉银行要求归还12万元。
钱存进骗子账号里
糊里糊涂相信了谎言
2004年,唐女士在上海一家报纸上刊登售房广告,转手自己名下一套高档商品房,交易价格定为400万元。一个广东男子谢某很快和唐女士联系,要求看房。谢某对唐女士的房子非常满意,表示此行主要是替堂兄看房,具体情况还得问堂兄。
几天后,谢某再次联系唐女士,称其堂兄听完介绍之后也非常满意,愿意出资415万元购房。谢某提出要其中的15万元作为中介好处费,唐女士认为剩下的400万元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因此同意了。于是,谢某说动唐女士在银行新设了一个账户。
双方约定,唐女士先在银行新开账户内存入15万元,等415万元汇入唐女士原有的账户后,再将这一新开存折交给谢某。唐女士心想,存折开户人和保管者都是自己,肯定不会出纰漏。
当天,唐女士只凑到12万元,于是根据双方达成的意见,谢某跟唐女士一道前往银行,在新设的存折内存入了12万元好处费。
没想到谢某随后失去了联系,12万元也不翼而飞。唐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了。事后她了解到,原来谢某假装查看房产证上的户主名称,由此知晓了她的真实姓名,然后制作了一张假身份证,去银行“克隆”了一张同名同姓的存折,再乘唐女士不注意,将唐女士手上的真存折予以调包。这样一来,唐女士的钱实际上存入了谢某办理的存折中。
记者获悉,这对来自广东的谢氏兄弟采用相同手法,不到一年时间内,在上海、浙江两地作案16起,盗窃他人钱财达95万余元。两人已经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起诉银行监管不力
查核身份证男女不分
没过多久,犯罪分子就被警方抓获,但是被骗走的12万元巨款已经一去不复返。
唐女士事后发现,犯罪分子办理存折使用的假身份证上,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其余资料一概不符,照片是男性,性别一栏也写着“男”,身份证末尾数也是单数表明男性。她说:“存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向我要了身份证查看。只要她将我的身份证和存折登记时的资料稍加比对,肯定能发现存折不是我开的账户。”
唐女士认为,由于银行审核身份资料时监管不力,致使她的12万元被犯罪分子骗走。唐女士的代理人同时调查得知,谢某采用同样方法行骗6次,均被其他银行识破而未遂。
银行方面则表示,由于存款数额较大,银行工作人员曾要求唐女士存款时出示身份证,而唐女士当时还反问:“取款要身份证,怎么存钱也要身份证?”但工作人员仍然核对了身份证与开户人名字,确认两者一致后才予以存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的规定,凡是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件,使用实名。
银行已经根据此规定,在唐女士第一次开户时履行了这项审查义务,之后交易不需要每次核对。“唐女士自己将钱存入了犯罪分子开设的账户,犯罪分子实际上是在‘自己’的账户内取款,银行方面没有任何过错。”银行认为,唐女士的经济损失应由谢某等犯罪分子承担。
由于银行方面拒绝调解,法院将择日作出宣判。
作者:晨报记者毛懿实习生邓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