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本报讯(记者张锦俭)昨日下午,合肥新站管委会与上海高科技民营企业熊猫集团签订协议,在合肥新站区工业园内,投资6亿人民币,兴建上海熊猫集团用水设备生产基地。这是该区继引进乐凯项目之后的第二大项目。
据新站管委会杨主任介绍,上海熊猫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供水、取水、排水、水处理等系列水用设备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国内业界拥有领导者的地位,此次引资,从谈判到签约只历时了1个月,项目引进的效率很高。为了促成项目,新站管委会主要领导“三顾沪上”谈项目;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上海专门接见了熊猫集团的总经理,使对方看到了合肥工业立市的坚定决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很快决策重金投资合肥兴建生产基地。
据悉,熊猫集团兴建合肥生产基地,总投资6亿人民币,前期投资2亿,二期投资4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个亿。老企业“枯木逢春”焕发生机
本报讯(青林旭梅从宝记者吴水桂陈酿)“老工业企业改制不能一改了之,一关了之,要让企业焕发出应有的生机”。说起庐阳区老旧企业改制,该区副区长张怀科至今仍记忆忧新,从2000年开始,庐阳区开始了一场企业改革的攻坚克难“战役”,不仅在合肥率先完成了73家区街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还由此实现了“两条腿”走路,解决了数千名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如今这些老旧企业“枯木逢春”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攻坚克难老旧企业获重生
时光回溯到2000年,那时的合肥市新一轮改革如潮汹涌,庐阳决定趁势而上,抓住机遇,对全区工业企业改革进行历史性突破,工业企业民营化战略由此正式拉开大幕。为保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的顺利进行,根据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该区出台了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并迅速成立了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一场企业改革攻坚战在庐阳区打响了。经过艰难努力,到2005年10月,庐阳区终于在合肥市率先完成了73家企业改制任务。
“庐阳区工业企业改制与其他城区比较起来最大的亮点在于:改制不是简单地对老企业一关了之,而是对那些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新整合,工业招商引资、资产重组、职工就业、城区改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结果是,改制不仅保住了老企业的产品和销售市场,还实现了“一改多效”的功能。合肥合晶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从困难重重到迎来重生就是一个活例子,该企业是在原国有企业合肥晶体管厂基础上民营化改制而成的,改制前企业陷入几乎停产的困境,年产值仅300多万元,上缴税收仅2.5万元。民营化之后,企业活力大增,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晶电子投资8000多万元分别在庐阳工业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20亩,新建厂房13000平方米,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技术改造,还与香港公司、中国科大公司合资合作,企业资本得到快速扩张,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多万元,上缴税收110多万元,安置450多名职工就业……“两条腿走路”再就业结出硕果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庐阳区积极寻求工业合作伙伴,先后与浙江盾安集团公司、温州大发汽车配件公司、辽宁富士电梯公司等合资合作,合肥天力汽车油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辽宁富士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皖化明爆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合雅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民营化新体呈现出良好的后发态势。
在改制中抓重组,重组后抓就业,这种国企改制的新路子,被诙谐的称为该区工业企业改革中“两条腿”走路,正是因为当初的思路对头,就业再就业才有如今的好局面。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庐阳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近10000平方米的区百帮工业中心,安置改制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小企业30余家,接纳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450家,实际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00多名。已成功孵化出正规企业49家,累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上交税收120万元,涌现出一批如合肥开明宫灯制造有限公司、合肥浓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在庐阳工业园集中征地50亩建成一批标准化厂房,已有20家加工型企业入驻生产,2005年已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